清代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治理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治理探析

清代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治理探析   摘要:清代,彝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治理政策上清政府继续沿用了元明以来的土司制度,并且加快了改土归流的进程,对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及文化变迁带来较大影响。本文综述了清统治时期在彝族地区的治理及其效果,并对鸦片战争以来彝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做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清代 中央政府 民族政策 改土归流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24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统治长达267年之久。作为统治族群和八旗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洲人被历代皇帝视为朝廷的中坚力量和国家根本。而且满洲将士为清朝定鼎中原、平三藩、灭回部等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终清一代,“首崇满洲”成为清政府一直以来的既定国策。与此同时,清朝政府在各个地区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清代前中期在彝族地区继续实行土司制度,朝廷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但有些土官因为世袭的缘故,恣肆虐杀百姓,祸患边境,给朝廷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清代对彝族地区的治理成效显著,在明代改土归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但是鸦片战争摧毁了这个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也给彝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一、清代对西南彝族地区的治理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先民原居住在金沙江流域,后来逐渐扩散到云南东部、四川南部和黔西等地区。唐宋以前历代王朝都实行“羁縻”统治政策。元明时期在西南地区设宣慰司、宣抚司和羁縻卫所即土司制度进行管辖,清初废除了土司制度,在西南地区设置府、州、县和厅等地方行政机构,改派流官对当地进行管辖。这次改革影响深远,使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清朝初期,清政府继续实行土司制度,而彝族地区的发展行进在原有的轨道上。后来,清朝政府实施了改土归流,激化了中央王朝同彝族上层的矛盾,彝族地区陷入了长期的社会动荡之中,使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苦不堪言。清朝后期,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斗争更加尖锐。在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彝族和其他民族团结一致,勇往直前,永不气馁,表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东南沿海地区,有无数的彝族将士在战场上同帝国主义侵略者拼杀在滇西等地,而且彝族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痛打入侵的英国侵略军。在南部边疆地区,汉族将领冯子材和彝族将领蒋宗汉率领的中国军队在镇南关凉山一带,给法国侵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打败了法帝国主义从南部侵略中国的阴谋,使侵略者的美梦破灭。而且清朝初期,彝族地区由各族土司和府、州、县、卫所统辖,改土归流后,彝族地区全部纳入府州厅县统辖。   在云南各地广泛分布着彝族。顺治年间,云南布政司统领20府和永胜直隶州(驻今永胜县永北镇),省治昆明。康熙年间,增设开化府、永北府,降寻甸府为州。   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贵阳、华节一线以西的贵州西部地区。聚居在今毕节市的威宁、大方、章、黔西、纳雍、织金、佥沙等县和六盘水市的水城县、盘县、六枝特区,安顺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赫族自治州也有分布。遵义市和黔东南、黔南州分布很少。四川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今凉山州攀枝花市,甘孜州九龙、垆定县,雅安市汉源、石棉县,宜宾市屏山县、拱县、高县,垆州市叙永、古蔺县,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沐川县,重庆市黎江县。这些地区在清前期分别属建昌兵备道、建昌总镇府、建昌监理厅、雅州、嘉定州、马湖府、叙州府、重庆府。四川的乌撒、东川、乌蒙、镇雄四军民府在今云、贵的彝区。广西彝族主要居住在今田林、隆林、西林、那坡等自治县。   二、清代彝族地区的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就是把边疆民族地区各种特殊的制度一律改为全国上下统一的制度。从大方面看来,改土归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但是,在实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交织着不同的社会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彝族上层同地方官吏的矛盾,以及民族内部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矛盾,斗争相当激烈。清朝在西南彝族地区实行的改士归流涉及领域广、历经时间长、实行手段粗暴,激起了大多数人的强烈反抗,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改土归流后彝族地区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其中在土司制度的延续方面,改土归流后,存留的彝族土司多是小土司,有的是沿袭下来的,有的是改流后降职改设的,有的是随征有功新设的,有的是归流后为安抚而新设的,还有小部分是自称的。土司的承袭、征调、贡纳仍由朝廷和官府批准、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