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园假山历史成因及现状分析
留园假山历史成因及现状分析
摘要:山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界中最富魅力的基本景观。我国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由来已久,至秦汉时出现的“一池三山”成了后代帝王御苑的滥觞,同时也开创了中国造园史上堆叠假山的先河。至明、清,在园林中叠石为山已成了世所共趋的风气,而留园自明代以来的数代园主都是以掇山置石而构成其独特的园林景观的。本文以留园假山为范本,分析了明清园林假山的类型与布局。 关键词:留园;假山;历史成因 中图分类号:TU98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9)03―0076―07 山体是支撑园林空间的骨架,被称为造园之骨,古人有“据一园之胜者,莫如山”之说。水则是园林之魂,山因水活,明代的邹迪光在《愚公谷乘》一文中说“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由于苏州地处江南平原,湖泊罗布,水道纵横,得水容易而得山形者难,况且自然的山峦丘陵又往往占地面积过大,因此江南园林大多采用叠石造山来弥补其地形变化的不足,有的则以布置一二湖石或立峰来强调其变化,“山立宾主,水注往来”(荆浩《山水诀》),从中模拟出真实的自然山林景象,留园可谓这方面的佼佼者。 一、留园假山的形成 (一)明末黄石在园林中的应用与留园假山的成因分析 留园的前身为明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当时徐泰时因遭弹劾,罢官还乡,感慨于“人生如驹过隙耳,吾何不乐哉”,便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在分得其父徐履祥花埠的别业上,“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开始营建东园。大约花了三年的时间,于万历二十三四年左右落成,一时间如当时的吴县县令袁宏道、长洲县县令江盈科等一批名流士人,常置酒高会于此,谈笑移日。江盈科还专为其写下了《后乐堂记》,并记载有假山一座:“地高出前堂三尺许,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垒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石上植红梅数十株,或穿石出,或倚石立,岩树相得,势若拱遇。”袁宏道在《园亭记略》中则称之为“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从中可见这座由周秉忠(字时臣,号丹泉)所堆叠的石屏假山是以浙江的普陀山和天台山作蓝本的。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之称,岛之西北群山起伏,东南金沙漫滩,由燕山期花岗岩所构成的山体在剥蚀风化后多呈奇峰异石;天台山主要为花岗岩侵人体,悬崖峭壁,峰峦连绵,山地呈多级结构,徐霞客在游记中曾表现出对其“石梁飞瀑”和“寒岩石壁”的惊叹。纵观两山均为花岗岩景观为主,植被茂盛。而在苏州明清二代的假山材料主要为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对于太湖石,“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不过自唐至明,尤其是宋代,太湖石因大量开采,到明末已经很少了,所以计成说:“自古至今,采之以久,今尚鲜矣。”代之而起的则是黄石:“黄石四处皆产,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圃山,沿大江直至采石(矶)之上皆产。俗人只知顽夯,而不知奇妙也。”文震亨《长物志》亦云:“尧峰石,近时始出,苔藓丛生,古朴可爱。以未经采凿,山中甚多,但不玲珑耳!然正以不玲珑,故佳。”明末的苏州园林,由于黄石的应用,大大地丰富了园林的假山景观,使其风格更趋多元。如落成于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的王心一归田园居(即今之拙政园东部)的假山,“东南诸山采用者,湖石;玲珑细润,白质藓苔,其法宜用巧,是赵松雪之宗派也。西北诸山采用者,尧峰;黄而带青,古而近顽,其法宜用拙,是黄子久之风轨也”。赵松雪即元代画家赵孟?\,其所画山水,点染工细,而用太湖石秀润妍巧的形状质地所堆叠的假山,更能显示出赵氏工巧的风格。黄子久即元代画家黄公望,其所画山水,常层峦叠嶂,林木苍秀,笔法雄健,用古拙粗顽的黄石所堆叠的假山更能表达其雄浑奇险的风格。故而有研究者指出:“明末尧峰石的发现,是造园叠山史上的大事。”因此,用黄石堆叠来表现气势恢宏的普陀、天台的峰峦层叠是最贴切不过了。徐泰时在被弹劾“回籍听勘”前,曾主事修复慈宁宫和营造万历皇帝的寿宫,长期负责皇家工程,应该说对园林工程有一定的认识和在造园中表现出的大气;而周秉忠作为一个“精绘事,洵非凡手”的画家,又善于仿古造瓷(时人谓之周窑)、烧陶印、制杖,亦擅妆塑的工艺美术家,及“善垒奇石”的叠石大师,当徐氏“令垒为片云奇峰”时,自然是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了。虽然因时代的久远,我们对这座“玲珑峭削”、“了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的石屏假山,已是无缘目睹其全部。然经陈从周先生等考证以及从留园的假山现状和相关资料中,可以判断出现今留园中部的池北可亭处的假山就是当年的石屏之所在,而现今留园中部以黄石所叠的假山部分(图1),就是明代徐氏东园 (二)西部土山的成因分析 留园的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图2),是全园的最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