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恭维语及回应语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ocVIP

英汉恭维语及回应语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恭维语及回应语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英汉恭维语及回应语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恭维语是一种语言交际用语,恰当的恭维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交际顺利,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分析因性别、年龄、文化等不同造成的英汉恭维语及回应语的言语行为差别。   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家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交际者执行某一特定言语行为的条件、认知状态和推理机制。语用学家和哲学家主要研究英语恭维回应语(Pomerantz 1978;Holmes 1988;Herbert 1989)、不同语言文化中恭维回应语的差异及不同语言社团里恭维语的区别(Herbert 1991;Wieland 1995)。本研究从性别、年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入手对比英汉恭维语及其回应语言语行为。   一、礼貌原则和恭维语   (一)礼貌原则   恭维语是礼貌性言语,它的使用受礼貌原则的制约。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及体现合作原则的质量原则、数量原则、方式准则、关联原则。如果听话人认为说话人遵守了合作原则,听话人会激活相关共有知识,挖掘会话含义,建立深层语义关联。Grice的合作原则能帮助人们理解超越字面的意义,但不能阐述人们迂回表达的含义。因此,Lakoff提出语言能力包括明晰原则(Be clear)和礼貌原则(Be polite)。他提出了礼貌三原则:   1.formality: don’t impose/remain aloof;   礼节:保持距离;   2.hesitancy: give the addressee his options;   犹豫:给听话方选择的自由;   3.equality: act as though you and the addressee were equal/ make him feel good.   平等:说话者和听话方是平等的。   Leech提出了六大准则:   1.策略?试?   A.尽量减少他人的代价   B.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   A.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   B.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   A.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B.尽量夸大对别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   A.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   B.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准则   A.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   B.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准则   A.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   B.尽量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Leech的间接等级理论指礼貌与间接言语之间成正比关系,人们使用的言语越间接就越礼貌。如:   1.Pass me the pen.   2.I want you pass me the pen.   3.Will you pass me the pen?   4.Can you pass me the pen?   5.Would you mind passing me the pen?   6.Could you possibly pass me the pen?   国内的顾曰国研究了英汉礼貌差异,修正了Leech的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认为Leech的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同自己的求同准则相似。   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   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规则   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   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   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他认为,自卑与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是自贬和自谦。在语言上的表现是同一个行为有自称和他称的差异,例如探望,自称言语有拜访、拜见,他称有赏光、光临;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使用于交际的称呼中;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与人的教养有关;文雅的言语行为指少说脏话;脸和面子与求同准则指说话人要考虑自己和别人的脸面,和谐相处;有德者必有言指言辞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这个礼貌原则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   (二)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的意义   Herbert,Holines等认为恭维英语用来协调交往双方的一致性,具有多重言语行为作用,表达多种语用意义,表现期望的行为和鼓励感激等,恭维语是一种礼貌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对听话者具备的良好素质或拥有物的赞美,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   (三)东西方恭维语研究   恭维在中国是一种社会现象,他随年龄、性别、教育、社会地位等不同而变化。Manes和Wolfson(1981)研究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恭维现象,发现了一些规律;Herbert(1990),Holmes(1988)和Olshtain(1989)进一步研究了恭维语,发现了其存在的性别差异:女性的恭维语保持一致性,而男性则把它看作是潜在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