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八大山人写精神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八大山人写精神内涵

解析八大山人写精神内涵   自宋元以来,文人画家多以“写”标榜其画,而“颖异绝伦,八岁能诗”的八大山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在画作上题识以“写”,其中缘由,究竟为何?是八大“迂”吗?“癫”吗?“傻”吗?绝非如此,笔者认为“写”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复杂而深沉的思想内容。八大的“写”,与其诗文、名号一样,寓意丰富;与他画中的意象一样,启人深思。八大之所以到晚年才题“写”,具有深刻的用意。      一、 艺术成熟的标志      款识是绘画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反映画家艺术思想、艺术成就最有说服力的实物凭据。八大的款识种类繁多,有单署名号的“个山”、“传綮”;有古怪晦涩的“人屋”、“驴屋”、“拾得”、“何园”;有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还有“八大山人临”、“仿”、“画”、“写”等等。不同的题款,代表着不同的作画方法,也反映了八大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   学习国画,一般从临摹开始,“临”是对临,把古画或范本挂在墙上或放在一旁对着画;“摹”是摹拓,在画上蒙上绢或纸照着画。“仿”是模仿、仿效,依照范本而画。“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故学画必须临摹入门。”[1]临摹是学习前人技法,掌握笔墨技巧,借鉴传统的手段,“求用笔明各家法度,论章法知各家之胸臆”。八大绘画的起步从临摹开始,早期的《墨画图卷》、《花果图卷》中菊花、芭蕉、牡丹的形象同陈淳、徐渭作品的造型非常接近,用笔用墨也很相似,在笔墨形迹上刻意模仿前人的规范。但临摹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临画往往拘局形迹,不能潇洒”。[2]临摹是学画的初级阶段,必定要受形的约束与限制,然而只有通过临摹,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旁通曲引,自出机杼。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临摹是写生和创作的必要前提,临摹是八大“写”的基础。   八大的“写”亦不同于“画”。八大题“画”的作品一直持续到六十多岁,他通过“画”体验生活,观察物象,锤炼笔墨,滋养画功。《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说文》云:“画――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画也。”《释名》云:“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荆浩曰:“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3]古人之“画”,格范谨严,崇尚法度,强调形似,偏重刻画,所谓“笔画匀称,深远透空”,“方寸之间相背分明,角连横接而不杂乱。”画画需按部就班,小心谨慎,且耗费时间,不适于乘兴挥写,缺少文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古人认为“画”是一种纯技艺的工匠活。八大早期的绘画多是对景写生之作,如《瓜果草虫册》中的瓜用墨多次渲染,不露笔痕,螳螂的描绘笔致细腻,描绘精微,偏重形似,具有刻画的痕迹,因而在作品上多题以“画”。八大的“画”有写生意味,接近于“写”,但仍未到“写”的境界。   “写”字释义广泛,《古汉语字典》解释:①移置,传送。②同“泻”,指水之流泻。引申为③倾泻,抒发。④宣泻,消除。⑤模画。⑥抄写。⑦书写。文人画家在画中题“写”,多“含有传模物象之意,倾泻情感之意,和以书法用笔作画之意。”[4]“写”引书法用笔作画,挥洒自如,痛快淋漓;“临摹”、“仿”、“画”都受规矩限制,呆板拘谨,不利于抒发性灵。特别是文人画不求形似,以“意”为上,而“意”可写不可画也,更非临、仿所能驾驭。因此“写”成为文人画家孜孜追求的艺术境界,成为高雅精神品位的象征。文人们认为只有“写”出的画才是高品位的画,所以古人称“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5]“故元人作画不曰画,而曰写,直以写字之工夫。”[6]   沈树华先生在《中国画题款艺术》一书中指出:“画家在款文中除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字号外,还记写绘画方法。如临前人作品,款文中多记以‘临某某’、‘仿某某’”;“款文中记写‘画’、‘制’,虽在写意或工笔作品中均有所见,但总多见于工致一路的作品,不太适合记入大写意一类作品的款文”;而画家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的作品,款文中往往记以‘写’、‘图’、‘作’等字。”由此可见,中国画题款方式虽然丰富多样,但有严格的规范,不可随便乱题。“临”、“仿”、“画”、“写”作为不同的题款方式,表示不同的作画方法,代表不同的艺术境界。“写”比“临”、“仿”、“画”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令人可悲的是,历史上有些文人为了附庸风雅,在粗制滥造之画上也标榜以“写”,使“写”本来高雅的内涵沦为人人都可把玩的游戏。   八大的“写”绝非简单粗俗的游戏之作,八大的“写”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达到的一种高深修养。他深有体会地说:“读书至万卷,此心乃无惑。如行万里路,转见大手笔。”[7]绘画如同读书行路一样,只有工夫用到,才能掌握方法技巧,画出好的作品。胡光华先生在《八大山人》一书中把八大一生的绘画实践总结为:“早期是从塑形到简化,中年是从简化到夸张,晚年才达到返璞归真的风格。”八大的艺术成就并非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