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波罗风格对藏族绘画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早期波罗风格对藏族绘画影响

论早期波罗风格对藏族绘画影响   摘 要:藏族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从周边吸收了克什米尔风格、波罗风格、尼泊尔风格和汉地等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和审美特征。从探索藏族审美与绘画的自身特征思路入手,对波罗风格做详尽的论述,揭示出波罗风格对藏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绘画风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波罗风格;藏族绘画特征;卫藏;古格绘画风格   在藏传佛教绘画传入西藏之前,藏族有无自己的绘画风格?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年代久远已无太多资料可寻。从原始陶器和岩画中依稀还可以读到古老文明给我们留下的审美基因。陶器上的线刻纹饰、几何抽象纹样和人物装饰,以及注重感性的审美情趣、平面装饰性效果、线的造型方式等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藏族地区的古老文明和祖国内地有着亲近的地缘关系和近似的血缘关系,属于东方审美范畴,与西方古希腊明晰的剪影一样的人物装饰瓶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岩画在藏区分布较为广泛,产生的时间大致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内容主要涉及部落生活、射猎、战争、动植物、苯教巫术、日月星辰和祭祀符号,等等。如藏西日土任姆栋“兽逐鹿”图,动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活泼,线条精炼生动,富有装饰意味,塔康巴鸟巫的岩画也反映了藏族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藏北纳木错洞穴有用红色颜料绘制的一些意态生动,形象优美的动物形象,其风姿与美感不啻于汉地的审美特征。   在佛教传入藏区之前,本土宗教苯教的那些祭祀仪式――无论是煨桑还是鄂博,无不对藏族人民形成博大宽容的“与天地通灵”的伟大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藏族人民是一个胸怀开阔的民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关于藏族绘画的产生渊源,藏族人民把它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说是在雅砻地区有一个叫阿嘎的放羊奴隶,有一天雨后他把羊放到山坡上,就看见在山的对面出现了一道彩虹,彩虹里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跳舞。阿嘎顿时惊呆了,并向那个女孩追去,可是他越追女孩却离他越远。于是阿嘎就回来用木炭在石板上把那个女孩的形象画了下来,他害怕木炭会掉色,于是就用凿子又凿了一遍。他周围的人都纷纷跑来看,问他画的什么,他回答说是日吉普姆(山的女儿),大家听成了“日姆”,于是以后绘画也就叫成了日姆①。这种神话传说使绘画产生了与“神灵”同在的神圣感、神秘感和庄严感,在后来随着佛教的深度传入,绘画就与佛教骨肉相连。藏族绘画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藏传佛教的绘画史。公元7世纪至15世纪左右是藏族文化与周边其他文化相碰撞融合的时期,波罗早期风格在公元7世纪初吐蕃时期传入卫藏,与藏族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波罗风格产生于波罗王朝(今孟加拉国和印度比哈尔邦大部地区),时间不是很长,艺术风格早期与晚期也不尽相同。约在8世纪到12世纪,波罗王朝国力昌盛,是印度佛教的最后一个避难所,主要信奉大乘佛教和密宗。历代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为佛教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波罗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受笈多美学思想的影响,绘画技法上使用度量经。笈多时代(约320-550)是古印度宗教、艺术、科学、文化等全新的时代,在发扬印度本土传统的古典文化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美学核心思想“味与情”的关系论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并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味”是指艺术创作中整体审美情感基调,“情”是指具体表达这种审美基调的造型方法,味与情要达到有机的统一,但后期这种美学意识逐渐被装饰风格所湮没。   波罗艺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同时接受了达罗毗荼生殖崇拜文化影响的佛教密宗,出现了大量的宝冠佛像,多面多臂佛像和密教佛像等,造型趋向于独特怪诞。波罗艺术早期风格端庄大方,肢体无太大变化,装饰也不像后期那般繁琐。如萨尔纳特出土的雕刻《宝冠佛造像》,是典型的波罗风格,主佛头戴三叶冠,脖颈较短,跏趺坐姿,造型古朴浑厚,左右侍胁直立,无太大变化,但整个雕像整体大气,并无呆板的感觉。   这种波罗早期艺术风格对卫藏绘画的影响非常深远。吐蕃时期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在拉萨大昭寺早期壁画上有所遗存,《金刚界佛及狮吼观音》的壁画就有明显相近的风格。由于灭佛和其他历史原因,这一时期绘画保留下来的稀少。公元843年,朗达玛因灭佛被人杀死,接着战争不断,吐蕃王朝土崩瓦解,朗达玛后裔逃到阿里地区建立了古格王朝,大肆兴佛,从外地迎请多位律戒师和译经师,尤其是阿底峡的到来,使阿里地区成了佛教中心,随之而来的众多能工巧匠使阿里地区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11世纪时期的绘画风格主要受克什米尔的影响,随后波罗早期艺术风格席卷而来,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托林寺和阿基寺留下了印迹。波罗艺术风格在这里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14世纪以后在古格王朝大放异彩的依然是克什米尔风格的延续,人物造型丰乳肥臀,腰肢纤细,舞姿婆娑,妙曼妩媚。然而,早期波罗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