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中后期社会时尚对昆曲兴起影响.docVIP

论明代中后期社会时尚对昆曲兴起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代中后期社会时尚对昆曲兴起影响

论明代中后期社会时尚对昆曲兴起影响   要:昆曲的兴起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时尚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结社交游、兴办家乐、追逐豪华服饰等时尚之风对于昆曲的创作和理论建构、昆曲的传播与表演艺术以及昆剧戏表的定型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引领当时社会时尚的文人士大夫自然就成为了推动昆曲勃兴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昆曲:社会时尚;结社交游:兴办家乐:豪华服饰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179-04      昆曲的勃兴始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尤其在万历以后,昆曲作品潮涌而出。达到了极盛时期。昆曲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内外条件。郭英德先生说:“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传奇戏曲的兴起都决不是一蹴而就,凭空产生的。它既得益于艺术传统的纵向聚合,也受惠于时代文化的横向组合。正是艺术传统的哺育和时代审美的召唤。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同时,这种新的艺术样式本身便成为传统的结晶和时代的镜像,以其独特的状貌昭示着丰厚的艺术传统积淀和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关于昆曲与艺术传统的关系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笔者在此不再赘述。而昆曲的兴起与时代文化的关系问题,相关的论述文章亦不少,但笔者认为。这些论述仅仅涉及到了昆曲的兴起与当时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关系,泛泛而谈,尚未真正地落到实处。为此,笔者重点关注了明代中后期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社会时尚的发展变化,发现明代昆曲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时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时尚与方式、风行、时装、社会名流,上流社会这些关键词相关。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认为:“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王一川教授认为:时尚是在特定时段内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公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在此,我们不妨借用王一川先生对时尚的界定这一说法。   社会时尚与文艺创作的互动,历来得到中外文论家的高度重视。刘勰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丹纳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另外,格罗塞的《艺术起源》、居约的《从社会学观点看艺术》、希尔思的《艺术起源一心理学及社会学探讨》等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时尚与文艺创作关系的理论假说。   有了上述几个基本理论前提,我们就可以展开明代昆曲的勃兴与社会时尚之关系的探讨了。由于社会时尚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拟选取明中后期与昆曲密切相关的文人结社交游、兴办家乐、追逐豪华服饰等时尚之风作为视角,考察它们与昆曲勃兴之关系。我国古典戏曲正式形成是在宋元时期。由于戏曲最早形成于民间,故当时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时称“书令才人”。到了明代,作为上流社会的文人学士、官僚士大夫则替代民间艺人与下层文人。成为了戏曲作家的主体。尤其是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问,文人学士、官僚士大夫参与戏曲创作的人数比明初大为增加。而此时,明代文人结社交游兴盛,成为一种时尚。据考察,明弘治年间至万历中期,文人会社有近七十家。而自万历中后期至崇祯末年,各种文人团体达一百八十多家。明季特别是明代末年士子结社成为一种时尚,各地科考士子皆以“结社”为荣。相互来往也皆以“社盟”、“社友”、“盟友”相称。“社”成为明季士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把“结社”作为他们一生经营的事业。下面以明中叶的吴中文人集团为例来说明文人结社的具体情形。吴中文人集团是今人用来称呼明朝中叶以吴宽、王鏊、沈周、文征明等人为代表的吴中地区文人的联合群体。他们这些人的相互交往、相互切磋、相互唱和可以从他们的文集及后人的记载中看出。吴宽《家藏集》卷四十九《跋天翁赏灯联句》中说:“天全翁自南诏归,适大参视公。佥宪刘公皆致仕家居。三公有斯文知契,凡登临游赏之乐,必共之,酒酌兴发,更倡叠合。”文征明《莆田集》卷二十三《题祝希哲手稿》:“右应天府祝君希哲手稿一轴。诗赋杂文共六十三首,皆癸卯、甲辰岁作。于时君年甫二十四,同时有都君元敬者,与君并以古文名吴中,……又有数年,某与唐君伯虎亦追逐其间。文酒倡酬,不问时日。于时年少气锐,俨然皆以古人自期。”吴中文人相互交往、互相唱和。在文学创作上互相砥砺、互相切磋。以戏曲创作为例。明代文人戏曲家们继承前代文人的唱和之风,常以曲会友。如梁辰鱼交游甚广。当时文苑名流如文征明、李攀龙、王世贞、张凤翼、王雅登、屠隆等人皆与他有过往来。梁辰鱼还与殷都等人发起成立了鹫峰诗社。汤显祖则与东林党首领邹元标、顾宪成,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兄弟均有深交。沈?Z与曲家顾大典、吕天成、吕玉渑、王骥德、凌?鞒醯染?有交往。他们或切磋曲学,或并蓄声伎,互为观摩。嘉靖末王世贞寓居吴中时间居多,这段时间也是他文学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