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北宋词中语气词了
试析北宋词中语气词了
摘 要:本文从《全宋词》中的北宋词入手,通过分类列举的方法分析了“了”在北宋词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考察了北宋时期“了”的语法虚化过程。
关键词:北宋词 语气词 虚化过程 分类举例
“了”是汉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气词,用来表示事态变化的语气。关于语气词“了”的成词年代,蒋绍愚认为在《敦煌变文》中已有作为句尾语气词的“了”,而太田辰夫把词尾“了”和语气词“了”同时使用的年代看成是明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语气词“了”产生于南宋。那么北宋时期的“了”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呢?本文从《全宋词》中选出北宋时的词句,对其中“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以求分析它的用法以及成词过程。
通过分析《全宋词》中北宋词的语料发现北宋词中的“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了”作动词,含有“终了”“完毕”“完结”的意思
(1)世间万事何时了。(晏殊《渔家傲》)
(2)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苏轼《占春芳》)
(3)落尽梨花春又了。(梅尧臣《苏幕遮》)
(4)红颜绿鬓催人老。世事何了?(杜安臣《虞美人》)
(5)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张伯端《西江月》)
上述词句中“了”作谓语。
二、“了”作助词,跟在宾语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束,或是表示势态即将发生变化。其格式为:动+宾+了
(6)万事都归一梦了。(李之仪《蝶恋花》)
(7)酩酊但酬佳节了。(苏轼《定风波》)
(8)藓开出冰泉,洗瀹烦襟了。(晁补之《生查子》)
(9)迷路桃源了。(晁补之《安公子》)
(10)樽前休更说燕然,且听阳关三叠了。(王安中《木兰花》)
例(6)~(9)中的“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束。例(10)中的“了”表示事态即将发生变化。上述词句中的“了”,已不在是动词,而成为了附在宾语之后的助词,其语法意义已经开始虚化。在“动+宾+了”的格式中,把“了”的位置与宾语变换一下,意义其实并不改变,可从表达方式上看,却和现代汉语一致了。
三、“了”作语气词
(一)“了”作语气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变化的完成。其格式为:动+了
(11)暮云过了,秋光花尽,故人千里。(柳永《诉衷情》)
(12)去尘浓,人散了。(张先《苏幕遮》)
(13)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晏殊《采桑子》)
(14)想玉匣、哀弦闭了。(周邦彦《霜叶飞》)
(15)闲院秋千,又还拆了。(杜安臣《踏莎行》)
从词的分期上看,“动+了”这种格式在北宋词的各个时期都有出现而且数量不少,由此可以说明,在北宋时期“动+了”已成为了普遍使用的完成格式。
(二)“了”作语气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已经有所变化。其格式为:形容词+了
(16)人尽道,可惜许老了。(柳永《传花枝》)
(17)此事何时坏了。(柳永《八六子》)
(18)醉了醒来春复秋。(张先《庆佳节》)
(19)奈何酒到愁肠,醉了还醒。(欧阳修《洞仙歌令》)
(20)黄花醉了,碧梧题罢,闲卧对高秋。(晏几道《少年游》)
上述词句中的“了”都用在作谓语的形容词之后。“了”能放在形容词之后,是其虚化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之一。
(三)“了”作语气词,用在被动句中,表示变化已经完成
(21)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王观《红芍药》)
(22)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赵企《感皇恩》)
(23)新被东风开了。(欧阳修《忆汉月》)
(24)纵被江神收领了,离不得,我和伊。(虞某《江神子?江城子》)
例(21)~(23)中“了”表示变化已经完成。例(24)是个假设条件句,前半句用来假设条件已然,便会产生后半句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句中的“了”已表示变化已经完成。
(四)“了”作语气词,用于“是……了”的格式中
(25)除非是、重见了。(沈邈《剔银灯》)
(26)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曹组《相思会?千年调》)
(27)拼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黄庭坚《归田乐引?归田乐》)
上述词句中的“是”为系动词,“了”在其中表示事态将会存在和发生。例(25)和(26)是条件句,表示在某种条件实现的前提下,将会存在某种事态。例(27)是个推测句,推测将有某种情况发生。
(五)“了”作语气词,用于“动+结果补语/完成貌形尾+(宾语)+了”的格式
1.动+结果补语+(宾语)+了
(28)为君写就黄庭了,不要山阴道士鹅。(黄庭坚《鹧鸪天》)
(29)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黄庭坚《丑奴儿》)
(30)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肠促胰素在临床综合管理的应用及指导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场地与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真题解析(2003年).pdf VIP
- 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及权限.pptx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ppt VIP
- 发酵食品工艺学(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x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课件.pptx
- XSP12_受电端协议芯片 datasheet Rev1.0.pdf VIP
- 上海英语学习报四年级第三期答案.pdf VIP
- 徐健岩_瓦克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桥梁混凝土耐久性保护中的应用.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