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欧阳予倩对现代话剧探索创作
试论欧阳予倩对现代话剧探索创作
摘 要:欧阳予倩是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其话剧创作经过了五四时期、30年代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顺乎时代潮流,接受进步思潮,又妥善处理对传统的继承、发展,从而找到了适合中国话剧发展的正确道路,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先驱之一。
关键词: 欧阳予倩;现代话剧;先驱者
1907年6月1日,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在日本正式演出第一个剧目《黑奴吁天录》,当时19岁的青年留学生欧阳予倩参加了这次演出,这次演剧活动宣布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这次演出称之为现代话剧不仅是因为“这个戏分五幕,每一幕之间没有幕外戏,整个戏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没有独白、旁白,当时采取的是纯粹的话剧形式。”更主要的还是它有着切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呼唤中国人民警醒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平等而奋斗。欧阳予倩在《回忆春柳》中说:“《黑奴吁天录》这个戏,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我认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
早在“五四”时期,欧阳予倩的剧本就以通俗、富有舞台效果著称,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这一时期,欧阳予倩像其他进步的剧作家一样,用笔来讨伐封建道德,男尊女卑,热情地支持爱情与婚姻的自主,为千百年来受压抑被迫害的妇女鸣不平。但他选择的独特视角是反对重婚和纳妾,揭露陈世美式的伪君子。可以说,欧阳予倩这一阶段的创作丰富了舞台上演剧目,从而成为中国话剧的先行者之一。
写于1922年的独幕剧《泼妇》是作者保存下来的最早的话剧剧本,也是他本时期的代表作。剧作写于素心和丈夫陈慎之自由恋爱而结婚,后来她发现丈夫用情不专又虚伪腐化,与家人串通纳妾入家,于是提出离婚,带着孩子昂然出走,可是她却被封建势力看作是“泼妇”。作者从男子纳妾这一旧社会极平常的事情入手,提出了在整个社会制度未变更之前,“自由恋爱”能否在顽固势力与封建思想的包围中正常发展的问题,并热情歌颂了新型妇女坚持人格独立、自尊自强的反抗精神,表达了与夫妻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作坚持斗争的决心,比起一般仅仅提倡婚姻自主的题材更深一层,对当时需要将“五四”精神向纵深发展的现实来说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回家以后》写陆治平留学美国时隐瞒已婚实情,与同学刘玛利恋爱结婚,并打算回国后与原配吴自芳离婚。而回家以后,在祖母、父亲的厚爱与发妻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尽享天伦之乐,“又发现了自芳不少的好处――是新式女子所没有的好处”,离婚的打算已悄然冰释。恰在此时,刘玛利闻风追到陆家逼迫陆治平离婚。戏的结尾,吴自芳让他自由决定,即使离婚,她也将继续留在陆家侍奉老人,做陆家的管家。陆治平心怀感激,保证绝不抛弃自芳,并暂别妻老,追赶刘玛利处理他的婚姻烦恼去了。剧情暗示,最终将被离异的,很可能不是包办的妻子吴自芳,而是恋爱结合的刘玛利。
《潘金莲》发表于1928年,欧阳予倩选择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用话剧的形式进行新的阐释,把小说中的潘金莲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使她由一个害人者变成了受害者,由“淫妇”变为一个觉醒了的女性。话剧所揭示的潘金莲作为一个无助的弱者走向毁灭的历程,正是旧时代女性悲剧的真实写照。欧阳予倩对经典的重新阐释,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反映出新一代读者的思想进步,显示出作者对人性、对爱情具有现代意识的独特思考,在当时众多以婚恋爱情为主题的戏剧中独树一帜。
30年代,是欧阳予倩创作的发展期,他的创作视野有了更为广阔的拓展,内容由“五四”时期的道德批判文明批判深入到反映下层劳动者的生活与斗争、讨伐上流社会的丑恶势力,形式灵活多样,代表作品有《屏风后》、《车夫之家》、《同住的三家人》等。
《屏风后》是以男女感情生活为题材从道德批判角度审视生活的剧本,但它与五四时期的剧作有了明显的不同。一是剧中被讽刺的对象康扶持具有更明确的政治背景,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到,道德不过是他用来迫害、打击下层人,保护自己为非作歹的工具。剧作对这种人的批评已超过了道德批判的范围,实际上是借助对人格的卑劣、灵魂丑恶的揭露,达到讽刺时政的目的。这种批评因为包含着真切的体验,饱满的感情,所以给人以美感,引起人们的共鸣。二是剧作的结尾,在充分揭露康扶持行为丑恶而又装腔作势大谈道德的特定情境中,借剧中人之口点明题意: “不要看这屏风小,几千年的道德全靠这屏风,会长你要去掉这个屏风,你就是破坏道德!你要维持道德,你就应当先维持这屏风”。借此把具体的剧情升华,把现实与几千年的文明史联系起来,挖掘了现实虚伪道德的文化根源,增强了剧作的历史纵深感。
《车夫之家》通过社会微小的一角,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大悲剧,充当悲剧主角的是广大劳动人民,而悲剧的“导演”和“副导演”就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及他们的走狗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剧中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