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示艺术浅探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示艺术浅探
摘 要:根据认知理论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师生间交流脱节,阻碍了学生释疑和表达学习感受,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给学生以应有的提示。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提示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用提问的形式设置问题,但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教师为节约时间就直接把答案抛给了学生,致使学生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对对语文失去应有的亲和力,给学生一副晦涩难懂的面孔。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进行提示,没有给学生搭好台阶。为此,本人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课堂提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引用古诗词提示
在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做好提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英雄的形象,我引用了杜甫的诗歌:“僵卧草地不自哀,尚思为军送火柴”,使学生领悟了杜甫那种渴望效命疆场、杀敌制胜的报国雄心,也更好地把握本文无名战士忘我的崇高革命精神。
二、介绍式提示
怎样理解《药》一文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怎么办?我就先向学生引用一则资料:“鲁迅曾经谈到,他构思《药》时曾从两篇外国作品中得到启示和触发,这就是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齿痛》和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与白手人》。”《齿痛》描写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那天,耶路撒冷的一个商人般妥别忒正患齿痛,他虽看到耶稣背着十字架和被钉死,却始终无动于衷,只是不断地谈论自己的齿痛,觉得自己的疾病比起耶稣的冤死重要得多。《工人与白手人》描写一个革命者为谋求工人幸福而进行斗争,结果被捕坐牢,他的手因为“整整带了六年的手铐”而没有血色,成了白手,工人们却又因他的手白净而认为“不是我们一伙的”;两年以后,这位革命者要被绞死了,那个工人却想去弄一节刑架上的绳索回来,据说“那东西会给家里带来好运气”。从中我们看到,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展开两个方面的描写:一方面是革命者、改革者的奋斗和牺牲;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愚昧和冷漠。由此看到鲁迅构思《药》时所得到的启发和触发。如是,学生对主题的把握有了明确的方向。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作者当时思想状况有了深切的理解,然后从主暗线着手理解,主题眉目也就清楚了。
三、对比式提示
《药》一文中乌鸦飞走的描写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一开始不明就里,这就需要老师做好恰如其分的提示,给学生做好铺垫,搭一个台阶。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阅读重点描写句子:“只见乌鸦飞去了”,还要“张开两翅,一挫身”,还要“向远处的天空”,还要“箭也似的飞去了”。作者为何如此再三地强调呢?再提示学生思考前面的照应处,学生会很快找到“它并没有按照夏瑜母亲的愿望飞到坟墓上去”,而是“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可见作品是想说明夏瑜母亲因愚昧而产生的那种梦幻式的追求终究会破灭的,一定会破灭的,对揭示主题也相当深刻有力。
四、生活化提示
我们学习《死水》一文,怎样理解诗人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呢?为什么诗人要把一沟臭水写的这般妖艳美丽?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相似情况来向学生作个说明。试想,一个脸上堆叠疙瘩,嘴里塞满脏话,走路一摇一摆的低俗女子却突然精心来了个浓妆艳抹、柔声雅语、纤纤细步,你的感觉会怎样呢?是做作?是恶心?还是鄙夷?可能都有。总之,这样的女子装扮得越美,给人的感觉就会越丑,这就是东施效颦似的美丑辩证法。这时学生已领会了诗人的高明之处,再趁热打铁,进一步明确:这是诗人借鉴西方“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在阅读心理上也产生了一种效果:将丑写得越美,也就越引起读者的厌恶和憎恨,越会刺激人们情感与理智上的“逆向接受”,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最终达到比直接描写丑更好的效果。
五、结合背景提示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确实是篇流传千古,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文。作者为什么要深夜独自出来走走呢?学生很快会找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好,接着问题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他遇上了什么不开心的、烦心的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跟学生提示当时的背景。《荷塘月色》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彷徨中,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三条:参加革命、参加反革命,选择逃避。他最终选择了 “暂时逃避”,钻进中国古典文学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领读经典-外国文学(1)(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件(共十一章).ppt VIP
- 《PyTorch与深度学习实战》第2章 PyTorch深度学习通用流程.pptx VIP
- 简谱D 想着我Think of Me简谱歌剧魅影.pdf VIP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 VIP
- 《PyTorch与深度学习实战》第3章 PyTorch深度学习基础.pptx VIP
- 好书推荐《朝花夕拾》读书分享名著导读PPT课件.pptx VIP
-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目录44.pdf VIP
- 精品解析: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