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载文章之三媒体对藏品价格影响
连载文章之三媒体对藏品价格影响
一、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回顾
2008年10月下旬,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于2009年2月拍卖由法国收藏家皮埃尔?贝杰收藏的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其估价皆为800~1000万欧元,总估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1860年,这两件兽首铜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从此流失海外。对此,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表示:“对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国家文物局绝对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国家文物局将根据国际公约,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宋新潮同时还呼吁,“海内外媒体不要炒作此事,炒作的结果,是让那些利用中国老百姓爱国热情投机赚钱的商人获利。”
2009年1月16日,67名律师在北京发起成立了“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敦促佳士得拍卖行取消拍卖并归还文物。2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类似圆明园兽首这样被劫掠走的中国珍贵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拍卖战争中非法掠夺的文物不仅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而且有悖有关国际公约。”2月23日,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紧急审理了由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提交的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拍卖的请求,并以申请人“无直接请求权”为由驳回禁止拍卖的申请。2月24日,国家文物局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强烈反对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文物”,要求“撤拍有关文物”。
2月26日,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如期上拍,共有3位竞买人通过电话委托竞价。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分别以900万欧元和1000万欧元的价格起拍,最终都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再次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并谴责所有拍卖非法出境文物的行为。此次拍卖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佳士得方面承担。”3月2日,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了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的买家身份――厦门心和艺术品拍卖公司董事长蔡铭超,但他同时强调“这个款不能付”。3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再次重申“反对拍卖圆明园文物等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并表示“有关竞拍行为纯属个人行为,文物部门在其召开新闻通气会前毫不知情,更未参与。”
二、媒体对兽首铜像拍卖事件的报道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重要媒体都对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非常关注,很多媒体还进行了跟踪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3月27日,“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全国性重要报纸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就至少有56篇。举例来说,2009年2月至3月,《新华每日电讯》就连续刊登了7篇跟踪报道:《若不停拍兔首鼠首,我律师团将起诉》(2009年2月13日)、《“停拍”败诉,佳士得仍执意要拍兽首》(2009年2月25日)、《兽首被拍卖,但追索被盗文物不会停步》(2009年2月27日)、《文物回归如此艰难,更应严防流失》(2009年2月28日)、《赵启正:不能把拍卖兽首事件看成失败》(2009年3月3日)、《蔡铭超:不付款是因拍品无法入境,所有后果应由佳士得承担》(2009年3月4日)、《法媒热评兽首拍卖,回顾中国“历史伤痕”》(2009年3月5日)。显而易见,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不过,许多媒体的报道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各大媒体普遍将兽首铜像视为“国宝”,并报道说这两件兽首铜像“总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但事实上,这两个判断都大有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的误解。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被时人称为“水力钟”。关于圆明园兽首铜像的价值,中国文物界泰斗、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的评价是非常客观和权威的。他指出:“作为庞大的圆明园建筑的无数构件之一,圆明园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本身价值并不重大,其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也就是喷水龙头而已。相比现藏于北京大学等处的圆明园文物华表等,兽首工艺相对也比较粗糙。现在在北京、广州等地的一些小工厂都可以制造出来,艺术价值不高。”罗哲文认为,兽首铜像“造型并不好,只是庞大的圆明园建筑无数构件之一,一个喷水龙头和配件,没有多大经济价值,顶多几十万元人民币。”此外,关于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总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的报道也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说二者的总估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这里所说的估价,是指拍卖行在对拍卖标的进行价值评估之后确定的可能达到的价格区间(800~1000万欧元),并非一定能够成交的实际价格。这是媒体在对兽首铜像拍卖事件进行报道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