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淑卿与顾青霞关于蒲松龄宝应之恋
陈淑卿与顾青霞关于蒲松龄宝应之恋
摘要:蒲松龄南游宝应期间,邂逅了一位沦落风尘的女子顾青霞,并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通过蒲氏诗、词等作品,本文对这一恋情做了考证,并发现,顾青霞的身世在《陈淑卿小像题辞》中有过隐晦的表述。
关键词:陈淑卿;顾青霞;蒲松龄;考证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E
一
路大荒先生整理的《蒲松龄集》收有《陈淑卿小像题辞》一文,田泽长据此推论陈淑卿为蒲氏“第二夫人” [1]。此说一提出,即遭到质疑。后马振方据《淄川县志》考辨,陈淑卿为与蒲氏同为淄川人的王敏入之妻,经邹宗良、袁世硕补证,遂为定论。然细考之,尚多有可商榷之处。
王敏入及妻陈氏,乾隆八年《淄川县志》有《传》,传文显出唐梦赉所作“夫妇孝义合传” ① 。唐梦赉(1627-1698)曾编纂康熙二十六年(1687)《淄川县志》,王敏入为作《般阳二十四景图》。传文说:崇祯十七年(1644)王茂德之乱时,王与陈正举行婚礼,为避贼“遽仓皇奔匿山谷”。陈“遥见其夫衣白而伏,遽脱青衣遣婢持覆之”。因为陈机智的举动,在“少顷贼至,辄望白处追射”时,王得以幸免,于是有了负父“误入贼营”的遭遇。这里完全没有、不可能、也不需要发生所谓的“为欢废礼”、“私自同居”。不久,陈因“早失怙未娴女红,失姑意,遣归”,却“毫无怨意”。后来,王父母老了,又复娶陈氏,陈不计前嫌,以至于王的父母也受到感动而落泪。这在《传》中是明确的,与《陈淑卿小像题辞》记述的情形迥然不同。对于这样的一些不同,袁世硕先生已经在其著作中做过详尽的罗列 [2]。
蒲氏《聊斋词集》首题《贺新郎》,题下注“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以下4题均注“又”,可见5题为赠同一人所作。其中第四题有句:“妾十九,妾十九,郎二九时妾始有。”若果为赠王敏入之作,则该年王“续弦”妻十九岁,王当为三十六岁。又第三题云:“君抱两年孤睡,妾辜半床鸳被。”则陈当卒于王三十四岁时,推之当在顺治末年,王“续弦”至迟在康熙初年。此际蒲氏不过二十多岁,且不论能否与王敏入深交,即仅就《贺新郎》一题内容而言,也绝非此时的蒲氏所能作出。且《传》并未言陈氏早卒,康熙二十六年《淄川县志?凡例》说:“《志?传》止及旧人,盖棺而后论定也……至于见在诸贤,概不敢品藻只字。” ② 唐梦赉所作王敏入夫妇“合传”不入康熙二十六年《志》,而为后人收入乾隆八年《志》,其原因当亦在此。故陈康熙二十六年仍当在世,所谓“续弦”应指“复迎氏”。这与词的内容当然是矛盾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词并不是写给王敏入的,“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不应理解成“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王子巽”,而应当理解成“即王子巽续弦事,戏赠某”。这样就隐含着一个信息,即蒲氏这些词的赠予对象,可能有一段与王敏入夫妇相同的遭遇或者说与这样一种遭遇相关。在明清之交那个动荡的时代,这不是不可想象的。如此,则不仅不能用词、文来互证陈氏的生平,即使蒲氏所题确是王为陈所作的小像,也可能是在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
蒲氏词稿是依创作日期次第誊录的。在上述5题下面,接排的是《大江东去?寄王如水》,再下面是写给孙蕙的4题,首题下注“戏简孙给谏”。孙任“给谏”是康熙十四年(1675)以后 ① ,据王枝忠考证,蒲氏康熙十三年(1674)前后设帐于丰泉乡王家 [3],王敏入、王如水就均为王氏家族中人。康熙十四年为乡试之年,而寄王如水的这首词,抒发的恰是落榜的不平之气,故这些词也当作于此际。那么,蒲氏在此之前结识的人当中,谁会有与王敏入夫妇相同的遭遇呢?
在路辑《蒲松龄集》中,康熙十四年以前的诗收于《聊斋诗集》第一卷,但有部分诗作未能编年,因此有不少被收入第六卷《续录》中,次序极为混乱。蒲氏故居藏有1卷题作《聊斋偶存草》的旧抄本,袁世硕先生通过考察,认为此抄本是依据未经过修改的蒲松龄诗稿过录的,而且基本上是照写作时间的顺序过录的 [4],也就是说没有打乱原稿的次序,但却没有对该抄本为何会失收路辑《聊斋诗集》第一卷中收入的作品、特别是编年入“庚戌”即康熙九年(1670)的作品全部失收做出解释。笔者根据盛伟编《蒲松龄全集》,对抄本《聊斋偶存草》与路辑《聊斋诗集》所收蒲氏诗作进行了比对考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两个本子均有收录的作品,进入编年的几乎都有异文,没有编年的即路辑《聊斋诗集》列入“姑附”和《续录》的,又几乎没有异文。这似乎意味着,蒲氏也许因为刊行或其他什么原因,曾在第一册诗稿中挑选一些作品另行成册,需要改动的另作抄录,不需改动的便径行抽出,故而造成原稿本失收部分作品,而这个失收部分作品的本子便是抄本《聊斋偶存草》的底本。如果这样,那么抄本《聊斋偶存草》,不仅可以用来恢复蒲氏第一册诗稿中作品的排序,进行正确的编年,更可以从诗稿的修改中窥见蒲氏的心路历程。
在对蒲氏的诗作经过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