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德育模式
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德育模式
摘 要: 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一个难题,也是高校和学界长期以来不 断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往往是越强调,越显性,而效果却不 尽如人意。对隐性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强调隐性教育在提高德育时效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认为隐性教育适应了新时期社会转型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适应了处在人生转折时 期的大学生心理特征,适应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国外德育成功经验提 供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高校;德育;实效性;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2-0013-04
Implicit education: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model
DONG Shu-ping
(Organizational Section,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ainan,A 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a tro uble explored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or a long time,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 niversities have focused on explicit education,which is less effective with mor e emphasis.This paper conducts preliminary study on implicit education and stre 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icit moral education in raising timeliness of moraleducaition.The paper holds that implicit education adapts to the needs of coll 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o undergradua te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urn of their life,and to the require ment of “people-oriented” concept in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 tie s,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brought by moral education in foreig n countr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oral education;effe ctiveness;implicit education
近年来人们探讨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视角很多,成果丰硕。尤其对隐性教育的关注 和重视,为探讨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和实践模式。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也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存在的。隐性教育是教育者在充 分掌握德育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隐匿“教育者”身份,淡化“被教育者”角色意识,使学 生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一 个显著特点是教育目的内隐,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习得’中受到教育 。”[1]它同显性教育一样,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只不过实施 路径、表 现方式不同罢了。但它们殊路同归,指向是一样的。它们之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的关系,各有优势和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有机 结合、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德育过程。它们好比一块硬币的两面,不存在没有隐性教育 的显性教育,也不存在没有显性教育的隐性教育。过去,我们在进行德育显性教育的时候, 只是注意到了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潜伏着。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座冰山,显性教育就是露在上面的部分,而隐性教育则就是冰面以下的部分,它隐而不露,然而却更加雄伟壮丽。 隐性教育不是为了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暂时困境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而是贯穿在高校整 个德育过程的战略性方法,是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
一、隐性教育适应了新时期社会转型环境下高校德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_1831893502精品.doc VIP
- 三一汽车起重机STC1000C7-1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中语文专题一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版.doc VIP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门式钢架房屋技术规程2002.pdf
- 《2校园的树木我修剪》(教案)人民版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 报价单模板模板.docx VIP
- 意外事故调查表(标准范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