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研究进展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研究进展
[摘要] 高血压造成的终末期肾病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肾病之后,位列第3位,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因而受到研究者高度关注。本文查阅高血压肾损害相关文献后对高血压肾损害机制、早期检测指标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预防及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高血压;肾损害;肾脏疾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c)-0056-06
[Abstract] The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s the third disease caused by high blood pressure, closely after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moreover, renal impairment in hypertensi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death rate of patients, so it attracts great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sums up mechanism of hypertensive renal impairment and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vent and dela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ve renal damage.
[Key words] Hypertension; Renal damage; Kidney disease; Review
高血压肾损害是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除夜尿增多外,无明显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的重视。然而研究显示,在重度高血压患者中,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是正常血压患者的11倍以上,即使血压在正常高值水平也达1.9倍,所以高血压所致肾损害不容忽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可逆性,早期发现并给予适当治疗可延缓其发展,因此研究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肾损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球、肾小管的缺血性改变,可看出肾脏缺血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把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机制分为肾脏缺血导致的连锁反应及非肾脏缺血因素。
1.1肾脏缺血导致的连锁反应
1.1.1 血流动力学改变 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全身动脉压力升高,肾脏首先出现肾小动脉痉挛收缩,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入球小动脉发生血管重构,表现为肾小动脉硬化及玻璃样变。平滑肌细胞增生,中层肥厚,管腔狭窄,当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后,肾脏血流量减少,出现肾脏缺血。同时高血压使得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承受持续的压力和切应力,出现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足细胞脱落。肾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使抗原暴露,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形成复合物沉积出现肾脏损害。足细胞脱落后,血管基底膜裸露,足突与肾小球囊壁粘连,启动肾小球硬化;足细胞脱落使得肾小球滤过膜屏障作用减退,大量蛋白渗漏,毛细血管袢透明样变性,加重肾小球硬化[1];同时足细胞受刺激后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EMT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调节,诱导肾间质纤维化。有研究显示当足细胞数减少到总数的10%~20%,即开始出现肾小球硬化。
1.1.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缺血使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素促使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分泌增多,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直接作用于肾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出球及入球动脉收缩,肾小球压力进一步升高,血流量减少,加重肾脏缺血。同时高压力使得内皮细胞、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生免疫炎性反应,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产生趋化因子吸引炎症细胞释放炎性因子、活性氧、血管活性物质等触发间质细胞外基质大量产生出现肾损害。文献报道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引起肾脏炎症和肾纤维化,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起促进作用。Xia[2]给野生型及CXCL16敲除的大鼠注射血管紧张素,4周后比较发现,二者在血压升高上类似,但CXCL16敲除的大鼠无蛋白尿及肾脏纤维化。另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系膜细胞增生,产生TGF-β。TGF-β被认为是促肾脏纤维化的主要物质[3],其促进细胞外基质形成及沉积,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使得细胞外基质大量聚集在系膜区导致肾小球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