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人才思想中杂家色彩分析
魏晋南北朝人才思想中杂家色彩分析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人物志》;《颜氏家训》;杂家;名家;道家;儒家;法家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定儒学为一尊的思想禁锢被突破,思想界儒、道、名、法诸种学说互相渗透,形成彼此会通的复杂面貌。《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不专为一家之言”,是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中涉及人才问题的两部极有特色的著作,其人才思想中均具有较浓的杂家色彩。但总体而言,《人物志》兼儒、名、法、道,儒为其道德指导原则,至于思想方法及内容上则以名、法、道居多。《颜氏家训》兼儒、名、道、佛,其中儒家是主流,其余则为女流。二书“兼综驳杂”的杂家风格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其作者刘劭与颜之推的广综博学和对前人丰富思想遗产的继承以及当时较为宽松的社会现实环境。《四库全书总目》将二书列入杂家,确有其理由。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2-0044-06
《人物志》与《颜氏家训》是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中涉及人才问题的两部极有特色的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三国魏刘邵(约172~250)所著的《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人才研究专著,它由外及内探讨了人内在品德、才智以及适宜任职的问题;南北朝后期颜之推(530~约591)所著的《颜氏家训》一书,广泛而深刻地论述了家庭教育中关于子女成才的问题,是一部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着较大影响的经典著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定儒学为一尊的思想禁铜被突破,思想界儒、道、名、法诸种学说互相渗透,并形成彼此会通的复杂面貌。我们仅以《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二书“不专为一家之言”的杂家思想内容作为分析案例,借此观察魏晋南北朝前后期人才思想观念的大致变化情况。
一
《人物志》与《颜氏家训》问世以来,历代不少文献在对二书进行收录时,曾有过如下的区分和定位,见表1。
由表1可见,唐宋以来,学界对二书类别的认识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最后,我们看到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将《人物志》和《颜氏家训》均收列人杂家类书籍。《四库全书》作为清代官方权威学术成果,它作此分类,理由何在?在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将《四库全书总目》对二书所作的评语摘录于下。
《四库全书总目》评《人物志》云:
其书主于论辩人才,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析疑似,故《隋志》以下皆录于名家。然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视尹文之说兼陈黄、老、中、韩,公孙龙之说惟析坚白同异者,迥乎不同。盖其学虽近乎名家,其理则弗乖于儒者也。
《四库全书总目》评《颜氏家训》云:
其书大抵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经训。故唐志、宋志俱列之儒家。然其中《归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当时好佛之习;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曼衍旁涉,不专为一家之言。今特退之杂家,从其类焉。
以上两段评语将《人物志》与《颜氏家训》的思想风格阐述得较为清楚,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清代学者仍承接了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关于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的界定,他们以“不专为一家之言”为标准,来衡量《人物志》与《颜氏家训》的性质,应该说,这种衡量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二书究竟有怎样的杂家特色呢?下面便试将二书人才思想中带有杂家“兼综”色彩的具体内容予以进一步辨正剥析。
(一)《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中的儒家色彩
先秦诸子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以注重血亲人伦、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独树一帜并深刻影响后世。孔子一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在努力培养仁与智(知)的人才必备素质,后来儒家便以“仁且智”来称道孔子的人格理想。例如,孟子引子贡的话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荀子亦言:“孔子仁知且不蔽。”在《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人才思想中,同样体现了儒家仁、智统一的内容。
第一,二书均以仁为人才道德的核心。孔子贵“仁”,《论语》载樊迟问“仁”的内涵,孔子曰:“爱人。”儒家强调仁爱是人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美德的最高概括。据此,刘邵提出“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将“爱敬”推举到极高的地位。其次,刘邵以仁、义、礼、信作为道德的主要规范,强调:“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颜之推则推崇“谦恭、礼让、慎交、厚重”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圣人之书,教人诚孝”的观点。总之,刘邵、颜之推二人在其人才思想中,均力图塑造仁为己任的完美人才道德素质。
第二,二书均将智作为人才的重要素质。孔子重视对人性的了解,他曾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载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