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绘画时代性特征对当代绘画启示
魏晋南北朝绘画时代性特征对当代绘画启示
今天学术界总是在争论一个问题,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怎么发展?我们是抛开传统,奋勇追逐西方当代艺术的步伐,还是固守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自上世纪60年代,放眼国际视野,艺术的中心由法国转向纽约,一种经济引导文化的风暴席卷而来,全世界似乎都在跟随美国的发展步伐,其中也包括艺术。而在很长的时间里,模仿与紧追是我们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连艺术的评判标准大多也是按照西方的审美基准进行的。有时在想类似于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学、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能否成为阐释中国画的方法论。为了能赶上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我们对自己做了太多的分解与抛弃,以至于在一个艺术大繁杂的时代里,走什么路,怎么走成为长期困扰当代人的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从魏晋南北朝到唐这一阶段,产生了空前的发展。佛教的发展带来了佛教艺术的繁荣,作为一种外来的绘画艺术,它会有怎样的命运?秦汉所建立的一套艺术体系是社会的主流艺术,佛教以新的题材带来新的表现模式,如凹凸画法、线条、构图、敷色、空间的表现等等。同样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同样是外来文化冲击的时代,西方绘画的各种表现形式不断刺激我们的神经,面对新的艺术形式,我们的先辈艺术家们是怎么做的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历代绘画总会出现一个大致的风格特征,唐重色,宋重墨,元尚意,明清尚趣。所谓的风格,也是时代审美的风向标。南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认为文艺随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可见,当时的士人对于历代文化的发展有了总结性的长远看法,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上集权的变易,随之而改变的是整个时代的气韵和历史风骨。魏晋南北朝最为显现的文化现象莫过于士人的觉醒,而这种改变是随着士族文人的审美变化而变化,当然这其中不免有当政者的爱好倾向。
从汉、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与相关画论中,一种强烈的文化表现性在魏晋南北朝发生了转变,并以士人思想流变为主要特征,从文学到绘画艺术,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王弼“名教”出于“自然”,到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公开对主张“名教”的儒家思想进行挑战,无论是融合还是不拘于礼法,都体现了对自我性情的抒发与追求,强调对个性的张扬与发现。王?M《与羲之论学画》中,曾说道“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体现书画要彰显自我个性,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不必因循守旧,被固有法则所束缚,作品要注重自己的感受力,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创作思想。自汉代以来,人物画出于“明劝诫,著升沉”的政治功能,一直是主流社会的绘画种类,是统治者思想教育的一种方式。直到魏晋,随着士族审美思想的转变,以顾恺之为首的“以形写神”,把人物画的发展上升到另一个审美阶段,甚至达到了高峰。无论是儒家、玄学还是佛教人物画,“神”韵的表现,是整个时代共通的绘画潮流,在固有的形态之外,神态气质是主要表现的内容。顾恺之甚至觉得可以增加外在修饰,来体现对象的精神姿态。这点从翻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论也可找到答案,单从《论画人物》《魏晋胜流画赞》《画山水序》《古画品论》等这些同时期的画论中,“神”字的出现几率颇高,顾恺之在《论人物画》中说“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说明了眼睛传神的重要性。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写道“峰岫?i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情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神灵的神思融汇在万物之中,以我之情感受万物。谢赫在《古画品论》中提出六法,这也是通过理解、分析整个社会艺术思想,基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所总结的理论范式。而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也是对物象“神”态把握的方式,谢赫在品评画家画作时,频繁用“神”来搭配品评,如讲顾骏之,说他的画神韵气力表现力不足,不及前辈艺术家;说晋明帝,虽然形体与样貌都不是上等,但颇得神气;蘧道愍、章继伯除了擅长在寺壁与画扇上作画以外,画别的体裁也能做到入神的地步。可见整个绘画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是并轨而行的,艺术绘画的表现性是与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相辅相成的,是那个时代审美的真实体现。而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在南北朝那个动荡的社会里,阶级上,反映的更多是士族大家的精神世界,士族是主流文化的主要推动者与参与者,老百姓与主流绘画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并不像宋代,或者是明清,社会整体思想意识的改变。但是佛教的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心灵上的寄托,玄、佛两相?R融,不但是两种哲学思维的碰撞与磨合,更是两个阶级之间寻找和谐与共通之处的桥梁。士族躲避纷争,寻找心灵的桃花源,百姓希望远离战争,精神上寻求来世的寄托。两种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达到了某种共识与和谐。
玄学清远淡薄,崇尚自然之法,加之社会动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