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归隐影响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归隐影响
摘 要:陶渊明的归隐历来引人注目,对其归隐进行探讨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但大多仅从儒家思想出发。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炽畅,处于那个时代的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本文在玄风盛行的大背景下,结合其时仕时隐的经历,并与玄学名士对比,探索玄学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 魏晋玄学 归隐
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颇显特殊的时期。从建安到隋建立,三百余年战乱频仍、王朝迭替,在这种动荡的情况下,魏晋士人迎来了一个思想解放、文学自觉的辉煌时期。魏晋士人对宇宙、人生、人的思维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形成了那一时期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魏晋玄学。
玄学丰富了哲学,影响了文学。玄学的人生观、本体论、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时期的文学作品深广地反映了玄风影响下魏晋士人的性格和心态:有的任诞放达、性情率真,有的淡泊宦情、冥于自然,有的情趣高雅、风度超逸。魏末以来,士人开始思考人的价值,呼唤人性的觉醒,追求精神的自由。从阮籍、嵇康到左思、刘琨再到兰亭名士,都在努力追求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但并没有达到老庄的玄学理想人生境界,直到陶渊明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既能得到精神自由,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成为士人中最特殊的一个。本文旨在把陶渊明放在玄学大背景中,联系其经历,比较他与名士的异同,探寻玄学对其归隐的影响。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初仕,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宋书》、《南史》、《晋书》都说他“不堪吏职”而归。《饮酒?十九》:“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此诗言及初仕辞归之事,《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联系陶渊明之后又“仕”,可以看出辞江州祭酒时和杨朱一样内心很矛盾。
五年后,陶渊明入荆州刺史桓玄幕。他在《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写道:“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颇有无可奈何之感,他更加厌恶世俗,流露出归隐的想法,虽然还是回到了桓玄身边,但比之辞江州祭酒时的矛盾,却有一种深切的痛苦。隆安五年冬,陶母卒,守丧期间,桓玄篡晋,这又打击了陶渊明,遂再隐。
元兴三年(404年)六月,陶渊明第三次出仕作刘裕的参军。刘裕平定了桓玄之乱,这给陶渊明带来了一丝济世的希望。此时的他振作精神,欲有所作为,但心有余悸,所以说:“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始作镇军参经曲阿作》)谁料刘裕独揽大权,心怀叵测,不到一年,陶就改任建威将军参军。《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写道:“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归隐之意几定。是年八月,被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去职而归,从此过上了隐居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政权迭变、战乱未绝、世风奢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匡时济世是根本行不通的。他虽也曾“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杂诗?五》),面对黑暗、混乱的时局,不能建功立业,他就归隐田园修身养性,另辟佳途实现理想。陶渊明守志弃官的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但更可贵的是他在劳动之中找到了快乐,并且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玄学思潮对士人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产生消极影响,有的积极思考人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而有的则转向放纵奢靡、追求享乐,将人的价值完全降到物质和形体层面。陶渊明接受了玄学思潮的优秀一面,并结合自身将其发扬。下文选择玄学发展不同阶段的名士同陶渊明作对比,看一看他独特的文人品格。
一、陶渊明对嵇康和阮籍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嵇康和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追求内在人格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超越。他们向往超然物外、逍遥于世。冯友兰指出嵇康的两层精神境界:第一层是不受社会名教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以社会的是非好恶为怀,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而活,这样才能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二层就人与物、与宇宙的关系而言,要做超然自得,齐物我,同贵贱,无欲无求,体亮心达,这样才能物我一体,超越自我,与天地一体。嵇康追求自由自在、闲恬愉悦、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高举“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大旗,公开和司马氏对着干,这当然不为所容,更关键的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那种高雅生活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都是空谈,只能促成其人生的悲剧。阮籍处于高洁与污俗之间,在矛盾和苦闷中寻求出路。他内心深处鄙视名教礼俗之人,可是只能“发言玄远”、“嗜酒荒放”,采用消极的抵抗来保持自身的高洁。《咏怀?三十三》:“终生履薄冰,谁知我心焦!”正是他内心痛苦的写照。光靠消极地虚与委蛇,并不能解决精神的痛苦,阮籍只是在追求一个非常遥远的仙境。
阮籍、嵇康都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