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角度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角度
【摘要】新材料作文给考生写作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空间,但是,作文命题的束缚少了,偏离材料的可能性就大了。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准确、全面,立意做到符合题意,就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审读材料;从材料的中心、出题人的意图入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刻剖析,联系现实生活,立出一个进步的、现实的,具有社会性、启发性、人文性的审美意义,才能保证作文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角度
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新材料作文给考生写作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空间,考生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立意,不至于像其他形式的命题束缚了考生自由发挥,它能使考生可写、会写,充分挥洒自己的文笔和激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写出优秀的文章。但是,作文命题的束缚少了,偏离材料的可能性就大了。那么,材料作文怎样审题立意,才能不偏题离题呢?下面给考生提供一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角度,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从所给材料的中心入手
我们知道高考作文要求内容要符合题意,这个“题意”更多的成分就是材料的中心。记叙性材料的中心,寓言故事的寓意,漫画的主题,都是材料的中心,也是立意的核心。我们只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给记叙性材料、寓言故事、漫画等立意、拟题、行文,就绝对不会“离题”。如2007年全国卷Ⅱ所给材料: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这两个材料都是记叙性的,第一则材料叙述了丛飞资助了别人,而别人未给予回报的事实,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不良心态,即希望别人帮自己,而自己不想帮别人。第二则材料叙述了一个四年级的女生因接受了小李的捐赠而将自己的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回报小李的事实,反映了人们那还没有全部泯灭的感恩之心。两则材料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爱心的渴望、对助人为乐的赞美和对感恩情怀的呼唤等美好愿望,这一中心具有社会性、现实性和启发性,充满人文关怀。立意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定“符合题意”。小女孩转述小李说过的那句话“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也可以证明这一理解的正确。
二、从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入手
人的思想意识存于内心,外于言行。一句话,一投足,一声叹息,一个眼神,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材料作文的命题者也如此,在命制试题时,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有意无意地融合在了材料当中,要我们从哪方面来写、写什么,一般是比较清楚的。即使命题者闪烁其辞,无疑是要增加审题的难度,只要我们善于搜寻,从字里行间完全可以找出命题者思想感情的蛛丝马迹。因此,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有利于准确全面地立意。
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在议论性材料中最明显。请看下面这个材料: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乐得采菊东篱、开荒南野,引领王维、孟浩然等“山中宰相”、“田园诗家”而传为千古佳话。
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陶渊明完全可以同流而不合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岂不比一个人在茅草屋中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更有意义?
命题者的思想感情倾向明显,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第一段,命题者赞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告诉我们:人应该守住自我;第二段,命题者批评陶渊明逃避现实,不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告诉我们:人应该学会改变自我,有所作为。而命题者既然把两则材料放在一起,其意图是要让考生明白“人既要守住自我,又要能改变自我”。这样的观点才全面辩证,真正做到了切合题意。如果单方面立意,虽然也可以写出好文章来,但其审题立意就要大打折扣了,也违背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三、从所给材料的不同侧面入手
材料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每个元素又有各自的特点。新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为了让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