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试题中主观阅读题沿果索因题型答题策略
1998年高考试题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用了宗璞的《抱秋》一文,命题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⑴作者为什么吃惊?因为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2分)
⑵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因为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3分)
命题者给的参考答案是:⑴没几天便是立秋;⑵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答案在文中可以直接找出。答案涉及文章的第一、六两个自然段,原文如下: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
学生答此题,会出现无法回答第⑵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在两个空格中都写上“没几天便是立秋”这个答案。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沿果索因”题型的答题策略。
一、“沿果索因”题型的命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1.“果”在原文中直接出现,命题者据“果”设问。要求考生索的“因”或在“果”前,或在“果”后,或前后均有。一般有明确的提示,学生很容易筛选出“因”。例如上述第⑴小题即是,“因”在“果”后,“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便是答案。
2005年全国卷Ⅰ第15题第一问也是这种命题方式:“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我不信了春天”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作者先说明原因,然后说“我不信了春天”,学生能够发现,“因”在“果”前,要解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回答出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在四、五两个段落中可以概括出来,第二个要点在第七个段落中可以概括出来。参考答案是: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
2005年全国卷Ⅰ第16题还是这种命题方式:“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因”在“果”后,答案在第十、十一段中能够找到。参考答案是: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纤适中,充满生机。
2.“果”在原文中直接出现,命题者据“果”设问,但“因”往往不在“果”的附近。命题者往往明确提示学生,要“联系全文看”,这种提示暗示学生在“果”的附近是找不到答案的,或者说是找不到既全面又准确的答案的。例如上述1998年试题第⑵小题即是。
解答此种命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假设在原文中出现的“果”是B, 我们试着在原文中去寻找与这个“果”所表述的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把找到的“词语或句子”叫作C,这样我们就可以变换命题者所设置的问题,由“为什么B”这个问题变成“为什么C”这个问题。
如上述1998年试题第⑵小题“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这个句子,表示的语义与“怅然”相近,原先的问题就变成了“一年、两年过去了,作者为什么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据转化的“果”寻找到“因”,“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便是答案。
3.“果”在原文中不直接出现,命题者据“果”设问,往往明确提示学生,要“联系全文看”。例如2005年全国卷Ⅰ第17题第⑴小题,“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果)在原文中没有出现,命题者据此设问。
解答此种命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对付第2种命题方式的思路,先转换问题。依据“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这一语义,我们可以找到相近的句子:“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对于春天,不再怨恨憎嫌了”。我们可以把命题者的问题,转换成下面的两个小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说“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因”在“果”前)
⑵作者为什么说“对于春天,不再怨恨憎嫌了”?(“因”在“果”前)
依据这两个问题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
⑴作者从“一日的春光”中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⑵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
2005年上海卷第3题同样是这种命题方式:“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命题者命题依据的“果”(剪纸艺术经久不衰)在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真题及解析【完整版】.pdf VIP
-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临时便道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小型太阳能手机充电器1.doc VIP
- 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及维护培训.pptx VIP
- 江苏省公园绿地海绵技术应用导则.docx VIP
- 专题22.7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选填压轴专项训练(30道)(解析版).pdf VIP
- 中职新生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新的起点-课件-(30张PPT).pptx VIP
- 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