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人学思想文化元素来源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人学思想文化元素来源探析

鲁迅人学思想文化元素来源探析   [摘要]文章重点探析鲁迅人学思想的来源,认为鲁迅的人学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融汇着不同的思想资源,吸纳着不同的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思想是形成鲁迅人学思想的基础:进化论、尼采哲学等是鲁迅人学思想的精神血脉;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鲁迅人学思想的灵魂。   [关键词]鲁迅;人学思想;文化元素;来源   [中图分类号]1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9)02―0139―04      鲁迅的思想复杂而深刻,由多种文化元素构成。鲁迅主张“人立而后凡事举”,毋庸置疑,“人”是他思想的核心,“立人”则是他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价值指向。从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立人”的命题以来,他以自己卓越而独特的文学创作实践建构了自己的人学思想体系。正是这一人学思想体系成为鲁迅特立独行的标志。   鲁迅的人学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融汇着不同的思想资源,吸纳着不同的文化元素。      一、中国传统思想是形成鲁迅人学思想的基础      中国传统思想对鲁迅的影响非常深,尤其是儒、墨、道三家的思想,是形成他人学思想的基础。   1 儒家思想   鲁迅自幼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烂热于心,深受其影响。《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大学》里提出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等等,内化为鲁迅的人格、品性。如果鲁迅没有儒家思想,没有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没有为民族兴盛而努力奋斗的高尚情操,他完全可以像周作人、林语堂那样,品酒论茶,谈天说地,幽默而闲适,留下温馨柔美的文字,而不是像“投枪”,似“匕首”的利语。   总之,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所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周氏兄弟取名为树人、作人、建人,均含有“人”字,可见其家族对于“人”的看重。鲁迅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尊严,提出“立人”主张,与儒家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其思想模式与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应看到儒家文化对鲁迅的影响,而不能仅凭他对“仁义道德”“吃人”的指控,就说鲁迅思想中完全没有儒家思想。   2 道家思想   道家提倡顺应自然,万物平等,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对传统文化采取激烈的否定态度的鲁迅,用“吃人”两字来概括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甚至建议青年们对古书一本都不要看,不过他本人却从那位崇尚道家思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稽康身上汲取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反抗社会的勇气。他认为,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中国根砥全在道教”。应该说道家思想对鲁迅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人学思想中,要求重视个体的人,尊重人的权利,解放人的思想,可以说与道家思想有着不解的渊源。   最能体现他本人性格的《野草》处处可见庄子对他的影响。无论是“默默地铁似地直刺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还是不惜燃烧完自己,选择跟“我”走出冰谷的“死火”,都寄予着作者渴望自由,渴望释放内心郁结的复杂情绪。正如荣格所说:作品“在一种情况下,它是意识的产物,造型和设计都有着实现打算取得的效果。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是一种发源于无意识天性的事件,是某种蔑视意识,不依靠意识的帮助,任性地坚持自己的形式和效果,自己实现自己目标的东西。”在《野草》中,鲁迅放任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心灵,追问灵魂,发泄内心幽怨,这同老庄哲学对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3 墨家思想   墨家提倡兼爱(博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上下一心,为社会兴利除弊)、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精神,与鲁迅希望的“行侠仗义”、“专以利人”的精神相一致。对春秋战国时代的侠文化,鲁迅持肯定态度,这可以从他的《非攻》、《理水》、《铸剑》等小说中找到根据。   其实,我们从鲁迅的30多篇小说中,都能找到“超人”、“英雄”,他们为了大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药》中的夏瑜,被关在狱中,明知道就要被杀,可仍然要动员红眼阿义造反;《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不断质问“看客”们,“从来如此,就对么?”《长明灯》中的“疯子”,不论如何都要想去吹灭那盏象征封建统治的“长明灯”;《铸剑》中的黑衣人,就是死了,也还要与敌人战斗……这些人物都可谓具有侠肝义胆,豪情万丈,都算得上是英雄,可见,墨家思想中的“侠义”精神对鲁迅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