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敬宜和作文章
范敬宜和作文章
2005年4月28日,针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李强的农村调查报告《乡村八记》,温家宝总理复信范敬宜院长:
敬宜同志:
三月卅日的信及所附李强《乡村八记》早已收到,迟复为歉。《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你的几封信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鼓励,深为感谢。专此奉复。敬颂教安。
温总理信里所言新闻工作的原则意见,不妨说也是范敬宜新闻人生的精彩写照。“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责任心及其由来――“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等,用于范敬宜身上无不丝丝入扣,若合一契。
近年来,沉渣泛起的党八股、洋八股有愈演愈烈之势。习近平2010年5月在《求是》杂志撰文,专门论述文风问题,强调克服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本文即围绕范敬宜作文章的话题略述一二,也望对新闻界文风有所启发。
我与范敬宜共事八年,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不止一人谈到,他像一本耐人咀嚼的书,可以汲取点点滴滴的精神养料,包括“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一日,临睡前翻书,拿起新得的《敬宜笔记》。这是他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卸任后,为新民晚报 “夜光杯”专栏写的文章,篇幅不长,不过千言。当时已是午夜时分,本想翻几篇“闲文”倒头而睡,哪曾想越看越上瘾,竟至一夜未眠,不知东方之既白。后来我对他说:你可把我“害惨了”!他的这等“大手笔,小文章”,不仅意蕴丰赡,但觉春风杨柳万千条,而且文辞隽永,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范敬宜常被视为“才子”,这个评价或印象固然不错,但并不全面。才子者,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文采风流,锦心绣口也。范敬宜固然不乏这等才情,但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特别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人生阅历,以及后来参知国务、政治修养日渐纯熟等,其人其文已非才子所能涵盖了。他在为我书写的《岳阳楼记》后面,有这样一段题跋:
“先祖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陲为良将,在庙堂为贤相,在文坛为大家,所撰《岳阳楼记》光昭日月,传诵千古,诚可谓不朽之人,不朽之文。”
这既是对其先祖范仲淹及《岳阳楼记》的望风追慕,也是对自己胸襟怀抱的自然抒发。这等胸怀与境界便使他的文章除了骚人墨客的才华,更富有朴素实在而博大深沉的社会政治蕴涵,诚如一位领导同志对他的盖棺定论――江南才子不书生。
就文字而言,他的当行本领自然在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此外他对其他文体也能从容驾驭,尤其晚年更臻化境,可谓“庾信文章老更成”。2005年,他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的文集作序《新闻岂无学典范在咫尺》,典雅高古,气势恢宏,寥寥八百字既书写了中国新闻史的风云画卷,又勾勒了李庄的新闻人生。2007年,他的一篇《重修望海楼记》被同属记者出身的文坛大家梁衡称为现代版《岳阳楼记》,文后那组排句也可谓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望其神秘莫测之深,则感宇宙无尽之藏,而思何以宝之;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致之;望其咆哮震怒之威,则感裂岸决堤之险,而思何以安之。
以我的粗浅了解,范敬宜的文字有三点尤为突出,并由浅入深形成三个层面。
其一,朴实无华而蕴含深厚的文风。
范敬宜的文字,看起来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意味深长,犹如醇香宜人的陈年老窖。用季羡林评价《敬宜笔记》的话说,“没有半句假话、大话、空话、废话和套话”、“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可以称之为‘四真之境’”。
朴实无华而蕴含深厚的文风并非天生,而是经过人生的锤炼、岁月的淘洗及写作上的步步推敲形成的。早年,他在东北日报刚做记者时,还不免骋才使气。一次,报社派他采访国际知名的舞蹈艺术家乌兰诺娃,回来后他才思泉涌,挥笔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报道。没想到,一位老同志看后说了句:“涂粉太厚,未必是美。”这八个字让他铭记在心,终身难忘。
他曾屡屡深情地谈道,当年从根据地走来的一批老革命,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作风踏实,文风质朴,使他受到不同于书斋教育的熏染。听他谈及这些往事,我就不由想起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延安整风与解放日报改版,由此形成的实事求是作风以及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风,确属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弥足珍贵的一笔遗产。改革开放以来,浸淫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