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德育理念创新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德育理念创新研究
摘要: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向和内含之义,高校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两者在逻辑起点、内容任务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人格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80-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向和内含之义,高校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两者在逻辑起点、内容任务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高度凝练了高校德育教育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在高校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要实现抽象的价值观念转换成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从而内化为道德的自觉,唯有通过和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性实践,通过高校的德育教育显现和推广。针对高校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德育的引领,关键在于德育教育理念的创新,以民主的、平等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向互动实现德育育人的根本目标。德育教育理念的创新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离,而是在更坚定地贯彻和坚持的基础上的契合和诠释。即以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品质为核心,以引导学生优秀的实践行为为重心,以塑造学生和谐的内心世界为中心。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德育思想的导航和引领的前提下,以“人格培养、行为引领、内心提升”为模式的德育理念创新,体现了德育教育的人文理念,彰显了人文关怀。
一、人格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崇高人格品质的具体内涵为以胸怀博大、天下为公,凛然正义、自强不息为主体的民族精神品格,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化的新时期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诠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品格,就等于没有灵魂。千百年来,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英雄品格,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爱国主义劳模精神,亦或是坚如磐石、亲密无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情结,中华民族从古国神韵的辉煌到御侮求索的艰难再到血沃中华的患难和曲折,爱国主义的精神深深地镌刻着时代赋予的烙印,但爱国主义的传统在传承中发扬,并内化为民族的文化自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各种价值观念交织碰撞,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恶性事件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也叩响了高校德育教育的警钟。大学校园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象牙塔,种种思潮、各种风尚、另类元素无不渗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存世界。在迷茫中追索理想,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纠结中反省自我,分崩离析的思绪渴望梳理,精神的荒原亟待重建,人格的教育重整旗鼓。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坐标修整到与胸怀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爱相一致的起点上,才能达到天下为公,凛然正义的精神境界。然而博大的人格精神在当今高调标榜自我价值和崇尚个性发展、特立独行的时代洪流中被淡忘,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被消解,“颓废的一代”成为价值观混乱,信仰失位的“80后”乃至“90后”一代人的身份标示。正因为混乱才需要拨正,正因为迷失才需要重构,德育教育在大学教育普及为大众教育的今天,更应义无反顾地扛起人格培养的大旗,充当心灵教育的捕手。
二、实践行为的引导
稚子之心,爱国之情,非人皆有之,人格品质的培养也并非旦夕之间。任何优秀的精神品质要对社会生活发生真实的影响,抽象的价值观念要转换成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都离不开实践。引领大学生优秀实践行为的具体表现为:以感恩社会、真情奉献为主线的爱国主义实践行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为主体的改革创新实践行为。爱国主义的人格品质唯有在感恩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沉淀和升华。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下,一个个、一批批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脱颖而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