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层能力识别企业绩效和股权赋予
管理层能力识别企业绩效和股权赋予
[摘要]在缺乏成熟经理市场的环境中,如何筛选管理层是现有研究有所涉及但没有正面阐述的一个问题,也是转轨国家的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1974年斯宾赛(Spence)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随机的signaling博弈模型,以一定的绩效指标要求作为股权赋予的前提条件,由此可以证明: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绩效指标要求,低能力的管理层将选择退出,高能力的管理层则会选择进入,从而实现了两者的分离,进而政府可以以此为基本的指标对管理层进行筛选。基于这个模型提出的“逆序收购”模式,能够甄别出管理层收购的目的是效率提升还是财富转移,从而将意在转移国有企业财富的管理层排除出去,突破中国管理层收购的管制困境。
[关键词]管理层能力 随机signaling博弈模型 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魏建(1969一),男,山东省博兴市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资本市场研究。
谢志平(1963―),男,湖南省祁阳市人,山东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08)01-0077-08
一、引言
现有文献对于管理层持股(MBO)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相关论和无关论。相关论的代表者是詹森(Jensen)。他和麦克林(Meek―ling)。他们在1976年指出,随着管理层所有权的上升,偏离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会下降,也就是说,管理层持股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改善企业业绩。这就是利益趋同假说(convergence-of-interest hypothesis),认为管理层也拥有剩余索取权会使得股东与管理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法马(Fama)和詹森1983年再次提出,如果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过高,就可能控制董事会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形成企业并购壁垒,降低了控制权市场对管理层的约束力度,这就是筑围假说(en-trenchment hypothesis)。随后,有大量实证文献证明了上述两个假说。莫克(Morek)、歇雷弗(Shleifer)和维西里(Vishny)1988年利用1980年的横截面数据研究发现,当董事会持股在0%―5%范围内上升时,托宾Q值随之上升;在5%―25%区间内,托宾Q值随董事会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下降;在大于25%的因间内,托宾Q值又随董事会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默克耐尔(Mc―Connell)和塞尔瓦伊斯(Servaes)1990年利用1976年和1986年的数据证明了莫克、歇雷弗和维西里的观点,同样发现托宾Q值与内部人所有权之间呈曲线关系。
无关论的代表者是德姆塞茨(Demsetz)。他在1983年认为,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反映股东影响及股票市场交易影响的决策的内生结果,不管是分散还是集中,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只受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影响,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系统的相关关系。大量实证研究支持了德姆塞茨的主张。德姆塞茨和莱恩(Lehn)在1985年发现,管理层股权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艾格瓦(Agawal)和克诺柏(Knoeber)1996年发现,当把除管理层持股外的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公司绩效的回归方程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消失了。罗德勒(Loderer)和马丁(Maitin)于1997年以及科尔(Cho)于1998年使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无关论的文献都主张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决定了管理层持股安排,而不是管理层持股决定和影响了企业价值。这在将股权作为一种薪酬措施时体现得更加明显。科勒(Kole)1994年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公司业绩看好、价值上升时,管理层更偏好权益报酬,更倾向于获得股权激励,并且研究也已经表明,管理层持股的决定与公司的成长性、投资机会、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等公司特征有密切关系(SmithWatts,1992;Craver,1993;Himmelberg,1999)。
因此,无关论强调股权激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管理层持股体现的是对管理层的奖励,是管理层报酬的一种形式。而有关论强调的是通过赋予管理层一定的股权以降低两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认为管理层持股体现的是激励。但这实际上是两个前后承继的环节。当管理层有着提升绩效的成绩时给予股权奖励,股权的赋予同时又激励着管理层在下一期创造更好的业绩。那么不论是将股权赋予看作是奖励还是激励,都必须解决三个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一是给予哪些管理层以股权,即如何选择管理层?二是如何给予股权,即依据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赋予股权?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