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魅力和困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价理论魅力和困惑

评价理论魅力和困惑   摘 要:现阶段,“评价理论”的发展在国内外呈方兴未艾之势,说明作为一种理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研习该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感叹它的创新意识、一致性、概括性和解释力,但也常常遇到疑惑和问题。本文将讨论三个问题:评价理论的魅力,评价理论带给人们的困惑及其消解。   关键词:评价理论;魅力;困惑;困惑消解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7)05-0019-05      Abstract:As a complementary theory to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of SFL,Appraisal Theory has been flourish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Learners or readers are amazed at its great charm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its innovativeness,consistency,abstractness and applicability;and inevitably questions and dilemmas aris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namely 1) how Appraisal Theory gains its charm and where its charm lies,2)what questions and dilemmas it brings to us learners and 3) how 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s.   Key words:Appraisal Theory;charm;dilemma;dilemma mitigation      1.引言      如果从马丁2000年公开出版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论文算起,评价理论研究至今刚刚走过不到七个年头。在这短短的不足七年的时间里,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评价理论的学术论文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学术期刊网2001-2006年收录的论文已越30篇),出版的著作和专刊日渐增加(如Martin Rose,2003/2007;Martin White,2005,Text (Special Issue) 2003等),撰写的博士论文越来越多(如White,1998;Wang Zhenhua,2003;Hood,2004;Zhang Liping,2006等),与评价理论相关的国际性、区域性、国家性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逐年增加(如2001年以来我国举办的两年一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和2002年以来每年一次的“Systemic Week”)。在我国,不仅学术界给予该理论高度关注,出版界也推波助澜,开始引进相关专著,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3月影印了Martin Rose (2003)撰写的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一书。评价理论研究的发展强势证明,评价理论具有莫大的魅力,但与此同时也带给学习者一些困惑。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评价理论何以得其魅力以及魅力何在;2)魅力背后所生的困惑;3)对困惑的消解。      2.评价理论回放      马丁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着手研究评价系统。在1991-1994年间他主持一项叫“写得得体”(Write It Right)的科研资助项目,展开了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里的中学和其它场所语文水平的研究。项目的参与者主要有Caroline Coffin,Susan Feez,Sally Humphreys,Rick Iedema,Henrike Korner,David McInnes,David Rose,Joan Rothery,Maree Stenglin,Robert Vee和 Peter White。后来他与Peter White,Rick Iedema和Joan Rothery 一起集中精力研究语言的表态功能,概括为“评价系统”。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加快了研究步伐,加大了研究力度,于1996年在悉尼科技大学举办的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年会上宣读了关于“评价系统”的论文,之后将“评价系统”作为硕士研究生“功能语法”和“学术用途英语”课程的内容讲授,并于每年暑期举办“评价系统”研讨班。2000年,他的论文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在S.Hunston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