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先秦时期火葬墓的研究.docVIP

中国东北地区先秦时期火葬墓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东北地区先秦时期火葬墓的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先秦时期火葬墓的研究    [摘 要]火葬墓是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在火葬的墓葬礼仪中,一个重要明显的区别于其他葬式的特点就是火的使用,现在能够观察到的火葬墓均掩埋于地下,且基本属于一次葬、二次葬的范畴。东北地区的火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焚烧一次葬的尸体,二是焚烧二次葬的骨骼,本文将重点分区讨论东北先秦时期的火葬墓情况,东北地区的火葬墓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辽东半岛和吉林中东部地区,纵观前人研究文章,有关于火葬墓的研究仅停留在文化谱系或者墓葬结构等方面,而对墓葬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火葬墓分区此类问题上关注较少,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先秦;东北地区;火葬墓   火葬墓,就是将人的尸骨焚烧后进行埋葬的一种特殊葬式。   中国先秦时期火葬墓目前发现的主要地区有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另外江西地区也有少量火葬墓遗迹。火葬墓一般分为两类:仅焚烧尸骨,第二,尸骨带棺椁一同焚烧。东北地区的火葬墓也基本沿袭这两种模式。   一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火葬墓遗迹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均有分布。其中东北地区因其出现的数量较多,时间较早、分布广泛而引人注目。据现有研究分析,东北地区火葬墓,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金元时期都有,其中多集中在辽东半岛和吉林中东部地区。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辽宁旅顺官屯子青铜短剑墓内,发现有火葬遗迹,日本学者原田淑人发表的《牧羊城》并未将其定义为火葬遗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报告《辽宁寺儿堡等地青铜短剑与大伙房石棺墓》纠正了以往官屯子青铜短剑墓内非火葬遗迹的看法。但同时期并未有其他较多火葬墓的发掘活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火葬墓发现的越来越多,随着《辽宁本溪县庙后山洞穴墓地发掘简报》、《吉林汪清金城古墓葬发掘简报》、等报告和简报的发表,林?V、李恭笃等学者的积极讨论,其中多为初步的传统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如:年代、分期问题,但缺乏对火葬墓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分区分类问题。本文对东北地区火葬墓进行谱系梳理之后,谈一些其他的粗浅看法。   二   根据遗址地理分布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东南西北四区,东区主要在吉林东部,南区主要分布辽东半岛,西区主要在内蒙古东部,北区主要在黑龙江西南部的嫩江中游。就对东北地区火葬墓遗址的观察和统计,可得出下图。   东部地区典型遗址有吉林汪清金城墓葬、延边新龙墓葬、珲春市迎花南山墓葬、桦甸西荒山屯墓葬。   汪清金城墓地1979年进行发掘,共清理40座墓葬。40座墓中,有5座用桦树皮裹尸并焚烧,其中3座单人葬,2座(M12、18)双人合葬,均只烧了一具尸骨,另一具未见火烧痕迹,可见每座墓中墓主人之间有亲属关系。M18烧骨见于封石之下,烧剩的桦树皮散落在烧骨下面,这5座火葬墓和其余35座墓葬均为土坑,上有封石,即掘长方形土坑为墓坑,四周墓壁有一定坡度,口略大于底,未发现墓道。尸骨下葬后有大小不等的河卵石或山石封住。墓上封石稍高,不甚平整。关于汪清金城墓群的随葬品,40座墓中有39座都有随葬品,合葬墓中出土遗物数量较单人葬中更多,按质地分类,石器、陶器、和其他墓葬出土遗物大致相同,根据青铜器的出土可以断定其时代处于青铜时代。   新龙墓地,1991年开始发掘,共清理11座墓葬,为石圹封石墓,墓区盛行迁葬,且多层埋葬,墓内不见任何葬具,其中两座墓内发现有火烧的人骨,出土主要陶器,石器,青铜器。从出土器物上和小营子墓地大致相同。   吉林珲春市迎花南山墓葬1985年共清理30多座墓葬,其中出现火葬墓,墓穴只发现几块经过火烧的碎骨,陶器残片和六件石镞。青铜时代晚期,距今约3100年左右。   桦甸西荒山屯墓地,共在4个地点清理发掘了8座墓葬,除一座未葬人,余均为火葬。墓葬形制为竖穴岩石墓,墓内人骨是成堆放置的,均经火烧过,有的墓盖石顶部也烧成黑色,为多人、多次火葬。墓坑内主要出土有火烧过的人骨碎片和一些随葬品,坑内堆积中也有火烧的痕迹,该墓的年代大致在战国晚期至汉初之间。   此外在吉林地区的金谷墓葬,延吉小营子墓葬,汪清百草沟及天桥岭、船口和等墓地都发现有火葬墓。   南区主要分布辽东半岛,主要分布在桓仁、岫岩、本溪等地区。典型遗址有本溪庙后山洞穴墓葬、大连岗上和楼上墓地、岫岩。   本溪庙后山洞穴遗址于1979年发掘,共清理发掘了11座墓葬,其中火葬墓有10座。,多为石圹墓,未见明显墓坑和葬具,在火烧过的人骨上多压有薄石板。该墓地多为单人葬,葬式以单人二次葬为主,墓中随葬的壶、罐等陶器。该洞穴遗存的年代约为青铜时代初期。   大连岗上和楼上墓地是1963年发掘,岗上墓地共23座墓,只有三座未经火烧,其余全为火葬。这里的火葬有一特点,即由数人甚至十余人叠加在一起焚烧,而且在同一个墓里的头向也不一致,有的墓里还有小孩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