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最新的研究 雾霾直接威胁国民健康
复旦大学最新的研究 雾霾直接威胁国民健康
一直以来,雾霾持续肆虐给国人健康带来严重隐患,近日,内地首个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成果在广州公布。研究证实:通过药物可有效降低PM2.5对大鼠肺部的侵蚀伤害,这一成果使通过药物防治PM2.5引发的人体肺部疾病成为可能。
近期,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数据显示,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大部、河南、北京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至10天;其中江苏北部、河南中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天。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等13省市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时下,雾霾横扫中国北方地区,中央持续加大整治政策力度。随着国务院颁布“史上最严”大气污染治理的“大气国十条”,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相继出台,相关媒体预测中国将用10年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
雾霾治理可以等十年,但国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已无法坐以待病再等十年。日前,由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与广药集团旗下企业白云山潘高寿共同合作完成的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成果公众于世,该成果提供的药效学实验依据直接推进了我国防治PM2.5人体伤害的研究进展。
项目组历时5个月,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制成颗粒物悬浊液,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
我国是否进入雾霾高发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认为,我国东北、华北出现的雾霾天气是跟特定的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的。
他介绍,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这是主要的气象条件。造成雾霾多的主要三个原因有:第一,平均风速的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在减弱;第二,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第三,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的湿沉降减弱。
所以,雾霾是和某种特定的大气环境相关联的,我们不能就近期的雾霾而来断定我国进入了雾霾的高发期。
PM2.5可致肺癌
研究发现,PM2.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细胞死亡。同时,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有充足?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中国每分钟6人患癌
“肺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首位肿瘤死因。
6天“鲜肺”变“黑肺”
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 PM2.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总计6天后,肺组织变硬,缺乏弹性,呈暗红色,边缘色泽灰白,肺组织有明显可见的黑色颗粒物弥散,俗称“黑肺”。
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
药物效果明显
研究发现,事先经过潘高寿蜜炼川贝枇杷膏、治咳川贝枇杷露一定剂量对大鼠进行连续灌胃给药后的预防组大鼠肺部颗粒物弥散现象减弱,且色泽逐渐由灰白色偏向于鲜红色。
通过对肺灌洗对ACP(酸性磷酸)、AKP(碱性磷酸)、LDH(乳酸脱氢)、TP(总蛋白)四种关键指标测试发现,在PM2.5模型组的活性均高于预防组。 ALB(白蛋白)、IL-6(白介素-6)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量也显示,PM2.5模型组的炎性因子与蛋白渗出量均高于预防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