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效果评价培训讲学.pptVIP

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效果评价培训讲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效果评价培训讲学.ppt

聚合物驱 工业化试验效果评价 一、岔39断块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区选择在岔39断块主体部位的9个井组,地质储量232万吨。油井26口,注入井9口。采出程度35.0%,含水90.2%,累积注采比0.68。 连通率66.7%,水驱率57.8%,注水见效率79%。 原油粘度3.4mPa·s, 地层水矿化度18472mg/L,钙镁离子含量高,170~974mg/L。 地层温度74℃。 连通性好,注采反映明显;有代表性,能反映全局 试验思路:以聚合物驱为主扩大中高渗厚层内的波及体积,改善层内波及状况;前期采用可动凝胶调驱,启动低渗薄差层,改善层间动用状况;并采用渗析剂加以疏导,提高驱油效率。 开展了五种三次采油技术的室内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确定了最终的三次采油现场试验思路。 二、三次采油方案优选及设计 二、三次采油方案优选及设计 注入体系:凝胶4个月+聚合物/渗析剂混注1年+聚合物2年。 总注入PV:0.15PV(0.015+0.045+0.09) 总注入量:61.2万立方米(6.12+18.36+36.72) 总注入时间:3年4个月 提高采收率:5.69% 增油量:13.2万吨,其中2006-2007年增油3.8万吨。 配方 凝胶:聚合物1200mg/L+A交联剂600mg/L+B交联剂600mg/L 聚合物浓度:800mg/L 渗析剂浓度:500mg/L 三、现场实施及效果 方案指标 实际完成 注入体系:凝胶+聚合物/渗析剂+聚合物 总注入PV:0.068PV 总注入量:28.13万立方米 总注入时间:1年10个月 提高采收率:0.16% 增油量:3665吨(递减法增油5654吨)。 注入体系:凝胶4个月+聚合物/渗析剂混注1年+聚合物2年。 总注入PV:0.15PV 总注入量:61.2万立方米 总注入时间:3年4个月 提高采收率:5.69% 增油量:13.2万吨,其中2006-2007年增油3.8万吨。 1、注入情况 第一阶段一次注入 候凝及流程改造 第一阶段二次注入 第二阶段注入 聚合物、渗析剂合注 分注渗析剂 聚合物段塞 试验区于2006年1月9日正式注入,截至到2007年9月30日,累计注入可动凝胶段塞9.0774×104m3, “聚合物+渗析剂”段塞18.4342×104m3,分别完成方案设计注入量的148.3%、100.4%。 压力抬升7.0Mpa 2、试验区动态变化情况 从2006年1月-2007年3月,试验区的生产形势逐渐好转,产量由递减——稳定——提高,含水由上升——稳定——下降。 2007年3月中旬后,井区的日产油量快速下降,由38吨下降到23吨,含水迅速上升,由91.0%上升到96.0% 2006年5月份以后13口油井相继见效,累计增油3665吨。递减法增油量5654吨。 2007年5月20日9口油井关井。 表面看见效井含水上升,个别井井况出现问题,实际是二次注入过程中大部分注入井井筒造成堵塞,导致注入不连续、注入量低。 (1)、试验区初步进入整体见效阶段,但增产效果差 3、效果评价 13口油井见效,日产油由21吨上升到37.0吨,含水由90.0%下降到85.0%,下降5%。见效井主要分布在井区的北部和西南部。累计增油3665吨 增油量大大低于方案预测年增油1.0万吨的指标 。 (2)、水驱油效果好,连通率、水驱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 ①、油水粘度比较低,水驱油效果好 岔39断块油水粘度比为7.7,利于水驱效率的提高。 样号 解释层号 深度 孔隙度% 渗透率 md 束缚水 饱和度 % 驱油 效率 % 残余油 饱和度 % 驱替倍数 全1 9 2134.12-2134.29 21.5 201 44.3 62.8 20.7 30.2 全2 12 2196.9-2197.08 24.1 233 45.5 64.1 19.6 32.1 全3 16 2257.29-2257.92 23.1 205 39.1 60.5 24.1 31.3 全4 17下 2276.77-2276.94 22.9 958 40.7 61.4 22.9 33.5 全5 17上 2271.56-2271.73 24.8 453 40.4 62.8 22.1 33.2 平均 23.3 410 41.98 62.32 21.88 32.06 岔39-303井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汇总 岔39-303密闭取心驱油效率实验结果,驱油效率在60.5%-64.1%之间,平均为62%。 模型类型 水测渗透率10-3μm2 含油饱和度% 水驱采收率% 单管均质模型 412 78.6 53.88 单管均质模型 25 75.8 52.10 单管层内非均质模型 478 73.1 45.6 双管并联层间非均质模型 460 74.4 39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