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关键栽培技术及种植的模式的研究进展.docVIP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及种植的模式的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及种植的模式的研究进展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及种植的模式的研究进展   摘要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总结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及其他贝母的关键栽培技术,阐述了当前贝母的主要种植模式,分析了贝母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贝母种植户及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贝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59-03   Research Progress on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lanting Patterns of Fritillaria   SHI Zi-jian LI Jian-hui *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Quzhou City,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Fritillaria is a perennial herb,its bulbs for medicinal purposes to cough and phlegm,heat sanjie.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Unibract fritillary bulb,Fritillary bulb and other Fritillaria were summarized,the main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Fritillaria were described,and the main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Fritillaria were analy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 the Fritillaria plant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Fritillaria;cultivation techniques;planting pattern;research progress   栽培技术是提高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但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农业和其他领域。近几年中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这对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栽培基地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在传统中医药中已应用上千年。近年对贝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贝母的化学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于贝母栽培技术缺乏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我国贝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   因种子繁殖周期?L,一般需要5~6年,生产上贝母繁殖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浙贝母采用鳞茎繁殖可1年收获,平贝母可1~2年收获。贝母的种植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如土壤过酸,应适当施石灰进行改良后种植。贝母若浸泡太久(1 d),易造成死苗,应注意畦间排水,减轻病害发生。但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抗旱,灌水浸湿畦土即可。   1.1 浙贝母   浙贝母种植要选择鳞茎抱合紧密,芽头饱满无损,无病虫害鳞茎作种。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 h,晾干后播种[1]。朱秀玲等[2]在丽水对浙贝母进行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在大贝(约46个/kg)、中贝(86个/kg)、小贝(200个/kg)3个类型中,以中贝250 g/m2的密度种植产量倍数最高(2.77倍),选择中贝以250 g/m2的密度种植最适宜。地道产区宁波鄞江、樟水药农认为一般以30~60个/kg为宜[3]。根据浙贝母的生长习性,浙贝母的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冬肥、苗肥和花肥等。在下种时施用基肥,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冬肥是最重要而且用肥量最大的一次施肥,一般在12月下旬施用。苗肥在2月上中旬齐苗后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肥在施用时要视浙贝母长势而定,种植密度大,生长茂盛的田块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病害的发生[4]。   对浙贝母合理的施肥量已有较多的研究,崔培章[5]试验表明,浙贝母前期吸氮钾为主;中后期则以吸钾为主,吸磷上升,吸氮减弱;后期氮磷向鳞茎转运明显。生产500 kg干浙贝母大约需纯N 7.6 kg、P2O5 3.5 kg、K2O 11.4 k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46∶1.25。陈天德等[6]研究表明,浙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