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在生命的真诚体验里寻觅—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启示.doc
试析在生命的真诚体验里寻觅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启示
论文关键词:审美美学艺术化生存生命状态
论文 当前我国美学研究严重脱离审美实践,这种
脱离使得美学研究缺乏生命力和创新力。中国传统的审美 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鲜活生动的感性体验世界。继 承传统的真正秘密在于挖掘、体会、并在生命个体身上复 活这种灵动鲜亮、清新刚健的生命状态,使这些内化在我 们现实人格之中。就是说,这种“生命形式”的复活才意 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复活。
一、我们的问题:美与美学的距离
近日读到宗白华先生批评上世纪初中国学术风气的文
章,文中说,中国的学者“只有在书本上寻找各家学说的 相互关系,替他们沟通调和,从中抽出些普遍真理来做成 一个学说的系统”。这话现在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陌生,而 且还感到切中时弊。因为我们当前的美学研究实际中,充 斥着这种陋习。当前的美学研究已经显示出严重的理论与 实践脱离的倾向,诸多学者、学子幽闭在一室,为生计、
为职称、为学位穷经皓首,埋头苦读,在理论中寻找理论, 在体系中拼凑体系。他们所从事的乃是这样的工作:先集中 精力埋头于先哲经典或二手、三手的介绍性资料中,努力 寻觅挖掘,然后块块切割,拼接出自己的所谓学术成果。
俞吾金先生对当下的研究风气也有一针见血的批评。 他说:“中国美学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生命、激情和灵 魂。”俞先生指出:我国当前的美学研宄在繁华的表面之下 乃是“空前的贫乏”,并且认为这贫乏有三种表现:1、“美 学理论的肤浅与趋同” ;2,“审美趣味的普遍下降” ;3, “审美鉴赏力的普遍丧失”。笔者以为,这也应当是美学研 究学者们的共同感受:我们正是在用扼杀感性的方式来研宄 所谓“感性学”。以美学为毕生事业的学者,却没有足够的 能力进人绚丽的审美世界,没有超脱浪漫自由闲适的审美 心境来体验“美”的丰富高妙,更没有物我合一宠辱皆忘 玉树临风的人生审美境界。审美并不能改变某些学者自己 庸碌狭隘的品性和人生,他们还有什么自信向国人宣传学 术的高尚!
我们号称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恢弘壮阔的古代文 明,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但正如杜维明先生曾经指出 的,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或许己经失去了记忆。在上世 纪的一百年里,中国人在不断变换各种形式的革命、颠覆 和批判中度过,在这剧烈的变幻和冲突中,中华古文明能 有多少珍贵的财富沉淀在现代中国人的内心和生命里?
当我们停下枯燥艰涩的阅读,合起或晦涩艰深或陈词 滥调的某些美学著作,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的审美研究, 我们随即就会从中见到鲜活的生命、灵动的情感和彭湃的
激情,心情和目光也不免随之一亮。显而易见,中国传统 的美学研宄中有极其宝贵的审美品格,这正是我们所缺少 的,复活这样的审美品格应当是我们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精 神的新的纬度,这也应当给今天距离美丽越来越远的美学 研究一个新的启示。
二、传统美学:生命的投入与怡养
成中英先生在《论中西哲学精神》一书中曾经写道:
“世界上有两种人会走哲学的探索之道。
一种人是想追求宇宙的真实,想从知识上去掌握存在
的真理;这种人探索哲学的动机是理性知性的。亚里士多德 说‘哲学起源于知识惊诧’,也许就是指这种哲学的冲动。
另一种人是基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感遇,亦即基于某种 存在境遇而引发对哲学的兴趣。这种探索哲学的动机是实 践的、生活的。《易?系辞》中所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的‘忧患’,可说是第二种探索哲学的因缘”。
成先生认为,这两种因缘的差别在哲学的源头之处, 决定并且显示了中西哲学品质的不同。西方哲学关心的第 一个问题是身外的宇宙,是把自己作为认识主体之后,进 而确立的认识对象一世界。西方哲学的第一次发问和回答 都是这个世界的本源问题。最早有记载的哲学家如泰利士、 阿那可西曼德、阿那可西美尼、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包括柏拉图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并试图回答
“世界的本源问题”。
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的关注却在于人,在于人 的生命存在和社会生活。中国哲学的探求之情乃是激发于 对人生和社会的感遇。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 认为,中国哲学回答的是:人,单就成为一个人的角度,应 当如何去做的问题。他写道:“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 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养成这 种人格。哲学不单要知道它,而且要体验他。在这里冯友 兰先生又引用金岳霖的话来突出中国哲学家的人生追求: “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 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 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地纯粹体验,
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
由此可见,整个中国哲学一方面在学理角度追求个人 内心的圣洁,追求个体行为的高尚;同时更注重在自己个人 身上,在生活现实当中实现这种哲学追求。在中国哲学的 探求道路上,生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合同协议.docx VIP
- 智融SW6306V_数据手册.pdf VIP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媒体运营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2018年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评审.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docx VIP
-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pptx VIP
- 2025年成人高考时事政治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DB32T 5172-2025(江苏省标).pdf VIP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振型分解反应谱法.ppt VIP
- 《走近周杰伦》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