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   编译/彭华      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一支军队,大量的武器弹药、空军装备、装甲设备,当然还包括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伊万?西多罗夫,作为苏联导弹团团长,亲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旅程。      45年前,即1962年秋,因苏联中程弹道导弹入驻古巴,导致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为将苏联导弹运送并部署到“自由岛”古巴,苏军实施了代号为“阿纳德尔”的行动计划。作为回应,美国向加勒比海和古巴沿岸派遣了183艘军舰,并且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与此同时,驻欧洲美军、美国第六和第七舰队也进入战备状态,美国战略航空兵也升空巡逻。   苏军也不甘示弱,各部队全面提高了战备等级,战略导弹部队进入发射阵地待命。跟随苏联和美国的步伐,华约和北约的军队都加强了战备。对阵双方都已做好了准备,打算随时开打一场核战争,并拼上各自的全部核战力。美国当时拥有5000件核武器,而苏联为300件。   世界已处于核战争的危险边缘。1962年10月28日,在联合国和古巴政府的参与下,苏联和美国经磋商达成协议,才使这场危机化险为夷。按照协议,苏联被强制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美国从土耳其撤出核武器。此外,美国保证不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中史无前例的“阿纳德尔”行动,作为第一个登上古巴领土的苏联导弹团长,伊万?西多罗夫近日回忆了那段难忘的往事。      开往古巴的未知之旅      1962年末,我结束例行的休假后,返回了斯摩棱斯克驻地。刚刚走到宿舍门口,就响起了电话铃声。电话是斯摩棱斯克导弹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Н.В.帕韦利耶夫中将打来的。他向我透露,上面有可能调我去担任导弹团团长,前去执行政府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他问我,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反应。我没有多想,就很干脆地回答说:“如果军事委员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坚决服从。”   第二天,上边专门派了一架飞机来接我,好让我及时赶到战略火箭军军事委员会。战略火箭军第一副司令В.Ф.托卢布科将军主持会议,并在会上问我: “你来莫斯科之前与谁谈过话?您对提出的建议怎么看?”我的回答与上次一样。过后,军事委员会的人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我只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要带老婆一起出征。他们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让我在二十四小时内接手导弹团。我老婆安娜后来在部队做炊事工作,团里与她同去的还有八名女性。   军事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上级领我去看地图,并告诉我本团及附属维护站的海上调动计划。首先,全团人员和装备必须通过铁路,从波罗的海沿岸运达塞瓦斯托波尔,然后在那里装上远洋货轮。人员及物资到目的港卸船之后,全团要立刻进入指定阵地,完全进入战备状态。我当时并不知道,我们要去什么地方,但直觉告诉我:古巴在等待着我们。   为了将集团军出征的导弹部队调运到港口,我们总共动用了19列火车。到达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后,武器装备装满了整整5艘远洋货轮,外加一艘远洋客轮。   在启用的轮船中,有一艘远洋货轮叫“鄂木斯克”号。在两昼夜的时间里,我们团往这艘货轮装载了2200吨物资,166台技术装备,6枚作战用弹道导弹。在这艘货轮的甲板上,放满了压路机、推土机、起重机和卡车。对外的说法是,我们给古巴送去的是农业机械,而军人则装扮成农艺师或农业栽培专家。1962年8月4日,我团的250名官兵乘坐“鄂木斯克”号离开塞瓦斯托波尔港,驶往距离海岸5海里处待命。这时人员全部改换了便服,住进舰桥前甲板上备有双层木板铺位的临时客舱。   1962年8月5日凌晨5点,我们的船正式踏上了未知的旅途。船长手里握有两个文件包,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后开启”。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导弹兵必须与船长一起打开文件。从前往直布罗陀的航线可知,我先前的判断是正确的:途经直布罗陀海峡后,我们将进入大西洋,而且航线肯定是驶向西半球,那里惟一与我们关系友好的国家是古巴。   在途经别国港口,或是与其他船只相遇时,大家都要提前离开甲板,回到甲板上的临时客舱内躲避。因为这条航线十分繁忙,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只能躲进舱内。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临时客舱内的温度有时竟然高达摄氏55度,但船舱的顶篷只有在夜间才敢打开通风。   8月5日晚上,“鄂木斯克”号驶近土耳其海岸,在驶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前,船上上来一名土耳其领航员。而在这个时候,战士们则躲在临时客舱内,静静地阅读《静静的顿河》。当伊斯坦布尔的灯火隐退在黑暗中后,官兵们赶忙打开临时客舱的门窗,让一股股热腾腾的气浪从中涌出。   当船驶入直布罗陀海峡后,我们开启了第二份公文,上面命令:驶往古巴港口卡西尔达。文件包里还附有驶往国的参考资料。在大西洋海面,官兵们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