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中杨朱形象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中杨朱形象剖析

先秦诸子中杨朱形象剖析   摘要:《孟子》中记载“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其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之大,然而杨朱却并无著作传世,其思想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之中,《列子》中有较为完整的《杨朱》一篇,但基本为学界定为伪作,故研究杨朱的思想,不得不研究先秦诸子中的杨朱形象。   关键词:杨朱;贵己重生;全性保真;从性而游;贵己乐生   一、杨朱生平   历代学者对杨朱及其生卒年都有很大的争议。先秦古籍中多记载有阳子居、阳生,阳子、杨氏、杨子等称谓,古人以阳、杨二字混用不分,故自古至今多有学者认为这些称谓应指杨朱。虽有持不同意见的学者,但一般我们认为古籍中的这些记载均指杨朱。杨朱为何地之人也是众说纷纭,有秦人、鲁人等说。家世邑里不详,仅知有一妻一妾,有弟曰杨布。尝见梁王(即梁惠王),孔孟老庄皆曾做官吏,而杨朱却终生布衣,或曰为隐者。①   杨朱生卒年不祥,学者大致认为杨朱生活在墨子与孟子的年代之间,因《墨子》一书没有提及杨朱,而在《孟子》中,“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对于生活在战国前期的杨朱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杨朱的思想主要是贵己重生,故多数学者认为杨朱属于道家。   二、先秦诸子中的杨朱形象   《孟子》中记载“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其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之大,然而杨朱却并无著作传世,其思想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之中,《列子》中有较为完整的《杨朱》一篇,但此书基本为学术界定为魏晋人之伪作,故先秦及汉代诸子中有关杨朱的记载是我们研究杨朱形象的主要史料。   (一)《孟子》中“一毛不拔”之杨朱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②   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孟子口中杨朱的形象主要特点是“为我”,孟子对“为我”的阐释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为了天下大利,拔其一根汗毛都不肯,更不用说为君而易其胫一毛,这对于以君国天下为重的儒家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故孟子说其“是无君也”。但这是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刻画的杨朱形象。实际上,这种“为我”,是杨朱贵己思想的体现。春秋战国世道大乱,群雄逐鹿、战争四起,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百姓“老弱?D于沟壑”,全性保生成为百姓心中之理想,杨朱人人为自己的“贵己”思想正是民众心声的体现,故“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但这种价值观念却与儒家道德理想大相径庭,故杨朱的“为我”、“贵己”本无是非对错,而孟子却斥其“无君”,为“禽兽”,斥其思想为“邪说”,加之这种无视等级尊卑,人人为我的思想“盈天下”,已经极大地影响到儒家的地位,故孟子对其极力排斥,这实际上是其为维护儒家地位,尊卑等级秩序而做出的偏颇言论。   (二)《庄子》中的辩者杨朱   《庄子?骈拇》:“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棰辞,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而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庄子??l箧》:“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③   杨朱向来以其重己贵生、全性保真的思想被学者划分为道家,但同为道家的庄子在著作中对杨朱进行了嘲讽。《庄子》中塑造的杨朱更多是以辩者的形象出现的。《庄子?骈拇》一篇旨在阐明人的行为应该和于自然,顺人情之常,他认为杨墨二家“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棰辞,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是为了求一时的名誉,这都是旁门左道而不是天下的正道。《?l箧》篇认为杨朱、墨翟这类人都是向外炫耀他们的才能,这是正法所不取的,故要封住杨朱墨翟的口舌,摈弃仁义,这样天下的人才能达到德性才能齐同的境界。杨朱固然善于辩论,但辩论并不一定都是为了沽名钓誉,思想争鸣的时代,每一家学说都争先对人事、社会开出自己的药方,杨朱也不例外。从现有材料中看,我们确实没能找到杨朱求一时名誉的言论,杨朱“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思想似乎并没有为庄子所重视,而是被其视为奔走游说沽名钓誉之士,庄子似乎也曲解了杨朱。   (三)《韩非子》中“轻物重生”之杨朱   《韩非子?六反》:“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今世主察无用之辩,尊远功之行,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韩非子?显学篇》:“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