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知音说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知音说研究

The Society of China Culture in Korea Vol. 28 (2009) 《文心雕龙》“知音”说研究 1) 高 海 燕* ▷ 目 次 ◁ 1. 引言 2. 知音难寻之原因 3. 知音之原则:“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4. 知音之方法:“博 ”與“六 ” 5. “知音”说之内在矛盾 6. 余论 1. 引 言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 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 这個故事就是成语“高山流水”的来源,它形象地告诉人们 :解乐不易,知音难 觅 !解乐如此,解文亦如是。但是,在批评界,尤其中国传统批评界,却没有对文学 *又松情报大学 文化观光系 原语民教授 文艺理论专业 academicqinling@1) 1) 《列子·汤问》 14 作品的解读引起充分的重视。或者说,这种解读只是建立在作家中心论的基础之上, 却忽视了文本與读者的特性與能动性。然而,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的 《文心雕 龙·知音》已经对文学鉴赏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还特别提出了“知音”一说,这不能 不说是理论界與批评界的一大幸事。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鉴赏论著,鲁迅先生曾 把它與古希腊亚里氏多德的 《诗学》相提并论 :“篇章既富,评骘自生,东则有刘彦 和之 《文心》,西有亚里氏多德之 《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 楷模。”2)可见,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论史乃至世界文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知 音》是 《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八篇,着重探讨了文学批评與鉴赏中 “音实难知,知实 难逢”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與方法,从而为批评與鉴赏树立了客 标准,这无疑对當时较为混乱的文学批评理论论坛起到了规范作用。且刘勰的 “知 音”说第一次将鉴赏者、作品和作家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個系统的文学鉴赏理论, 这为后世的文学批评與鉴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批评界重创作论,轻鉴赏论,在鉴赏论中重视以作家为 中心的理解论,而忽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论,这使得 《文心雕龙》的研究历来主要 集中在批评论,而没注意到鉴赏與批评论。鉴赏论作为一個独立的问题提出,始于牟 世金先生的 《刘勰论文学欣赏》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这以后开始逐 步重视起刘勰的鉴赏與批评理论。目前,学术界从鉴赏角度分析 《知音》而未论及鉴 赏與批评关系的有蔡润田、周振甫、刘文忠、吴调公;将两者并举的,有缪俊杰、蒋 祖怡等。但是,学术界與 《文心雕龙》研究界对知音篇的文学批评與鉴赏理论的探讨 还远不系统與深入。本文试图对刘勰知音论作一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與分析。 2. 知音难寻之原因 刘勰在知音篇劈头指出千古知音难求: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 3) 4) 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纪晓岚评说道: “难字一篇之骨也。” 刘勰首先提出 文学作品创作與鉴赏中知音难求的问题,这确实是文学批评界的第一次。 2) 鲁迅. 《鲁迅全集(第八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332쪽. 3) 刘勰著、周振甫注释. 《文心雕龙注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517쪽. 4) 《阅微草堂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