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72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剖析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72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剖析
甲型H1N1流感是由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引起的一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内地于2009年5月11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之后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宁波市也于7月上旬出现疫情。我院2009年7月―12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102例,其中72例确诊为重症患者,为能让临床及早发现重型病例,能够及时对症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2009年7月―12月收治的7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
1.2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确诊标准。
1.3病原学检测
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为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标本采集后置于密封的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塑料袋密封,由运输箱冷藏(4℃)24 h内送检。宁波市CDC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1.4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
2.1.1 地区分布 72例患者中,宁波地区户籍患者63例,占87.5%,外地户籍9例,占12.5%;居住在城市人口为主的老三区患者45例,占62.50%,鄞州区患者11例,占15.28%,其它县区16例,占22.22%。
2.1.2人群分布 所有发病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为10个月,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26.14±20.24)岁。发病以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主,占44.44%(32/72),18~40岁青壮年亦较多,占34.72%(25/72)。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学生占发病总数的27.78%(20/72),公务员及公司员工占31.94%(23/72),退休老年人15.28%(11/72)。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男37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1.06:1。
2.2临床特征
2.2.1 发热 72例患者均有发热(100.00%)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增高,其中低热(37.2~37.9℃)6例,占8.33%,中度发热(38.O~38.9℃)12例,占16.67%,高热(39℃以上)54例,占75.00%。以发热为首发症状54例(75%)。发热持续时间1~12 d,平均(5.8±4.1)d。
2.2.2咳嗽、咳痰 为本病突出及特征性表现,72例患者中均出现咳嗽(100.00%),其中65例(90.28%)为首发症状。
2.2.3乏力、流涕、胃纳功能减退72例患者中64例(88.89%)出现乏力,12例(16.67%)出现流涕,35例(48.61%)出现胃纳功能减退。
2.2.4咽痛及咽部充血72例患者中14例(19.44%)出现咽痛,71例(98.61%)出现咽部充血,2例(2.78%)患者出现扁桃体肿大。
2.2.5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前或入院当日行咽试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摄片等检查,结果显示:72例(100.00%)患者咽试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白细胞(WBC)降低者21例(29.17%),WBC偏高者9例(1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22例(30.56%),肌酸激酶(CK)偏高者30例(41.67%),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偏高者4例(5.56%),乳酸脱氢酶(LDH)偏高者28例(38.89%),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18例(25.00%)。
2.2.6并发症 72例患者均并发肺炎(100.00%),并发心肌酶谱异常者39例(54.17%),并发肝功能异常者18例(25.00%)。
2.2.7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者住院后(除1例10个月患儿外)均予奥司他韦胶囊或颗粒治疗,疗程5 d,成人剂量75 mg,2次/d,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剂量加倍,儿童患者根据体重给药。同时以能量针补充营养。合并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高热者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咳嗽咳痰严重者加用急支糖浆、祛痰口服液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51±4.21)d。
3 讨论
2009年3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疫情爆发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