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判断力形成攻略初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判断力形成攻略初析
“文化判断力”即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市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见识、品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批判能力,准确地判别其价值取向的善恶、优劣和真伪,从而做出鲜明的选择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文化判断力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学生缺乏文化积淀;未能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形式与教学模式单一等。
那么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中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呢?
语文学科要通过阅读积累,发展个性,探究、实践,使学生能够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以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生命质量。
一、广泛阅读积累,培养文化感知力
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导致了学生的文化积淀浅薄。要培养文化判断力,首先得有文化;而要有文化,必须进行阅读积累。近年来音像文化占据了中小学生的文化主阵地,这使得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呈下降趋势。2003年6月,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语文组的一项“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表明:不少学生闲暇时间宁可看电视、玩电脑而不读书,就是读书也只读课本和辅导资料;而有资料说:“与外国儿童相比,相同年龄美国儿童所阅读的书籍是中国儿童的60倍。”学生在中学阶段如果不能走进阅读的阔海空天,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就很难出现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很难有“苏轼”、“鲁迅”的横空出世。
因此,《新课标》提出了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的要求。
“不少于150万字”的阅读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在这个园地里,我们既深刻考察社会文化,又深入思考人文精神;既了解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又领悟万物生命的短暂和崇高;既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沟通,又发现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在这个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文化的诸因素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有助于文化感知力的培养。
比如学习《诗经》,就可以让学生同时去读读《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西方古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特点,并感受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风格,以增强文化积淀。学习《窦娥冤》时,根据课文特点,联系杜甫《石壕吏》和白居易《卖炭翁》,要学生思考:作者对诗中的主人公――底层百姓的感情有何不同,怎样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作者个人因素方面看待这种不同;然后再联系现代作家如鲁迅、叶圣陶等笔下人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学到了分析作品的知识和方法,也增强了道德修养和评判善恶是非的能力,在感知认识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
文化感知力的培养还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达到左右逢源,从多方面深刻地获得文化感知,在对文化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
二、尊崇学生个性,培养文化鉴赏力
文化鉴赏力是比文化感知力更高层次的文化判断力,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鉴赏力指对文化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文化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文化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文化的类型、形态的领悟。
文化鉴赏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高尚健康的文化观基础之上,对文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比较,以准确地评判其文化价值,分辨良莠。同时,又要允许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文化鉴赏中的正常现象。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经验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可以透过形象,透过表象,通过理性的文化评判,从不同角度挖掘其本质,进行文化鉴赏。
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让学生讨论陶渊明的人生观,有的学生从批评陶渊明的回归,认为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而只有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积极的人生才是令人赞许的。而另一些同学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陶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所做的正是他想要做的,封建社会多少的士大夫都想要走出那个扼杀人性尊严的官场,比如苏轼写过“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而李白也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但是他们虽然心向往之,却没有真正地走向田园,只有陶渊明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并毅然决然地走向诗意的生活,这种选择本身就证明了陶渊明的气节。而我们的生命中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诱惑,使人难以割舍,只有学会果断地放弃,才能拥有更美的人生。
再如,对柳永的词与苏轼的词进行比较评判,我们不必求得一个同一的答案,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审美情趣出发,或赞赏婉约派词人的情思缠绵、清丽飘逸,或折服于豪放派词人的激昂慷慨、豪爽明快。
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