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恶搞盛行与公众媒介素养培养
“网络恶搞”的盛行与公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收稿日期]2007-04-09
[作者简介]陈如敏(1982―),男,江苏连云港人。新闻系200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研:新闻学。
[摘 要]“恶搞”从一种个人化的行为,经由网络媒体大量复制传播,逐渐演变为一种亚文化。如今,当这种文化现象嵌入了公众的认知和行为时,公众开始意识到毫无底线的“网络恶搞”无疑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恶搞”,受众应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培养,树立规范的传播意识。
[关键词]“网络恶搞”;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60-02
2006年,“恶搞”成为国内网络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层出不穷的“网络恶搞”事件其势如破竹,不断地在网络世界中涌现,利用搜索引擎随意就可以找到众多“恶搞”作品。例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大史记》,等等。出人意料的“恶搞”形式,难以想象的“恶搞”手段,有人对此趋之若鹜,有人则嗤之以鼻。“恶搞”正演变为一种“亚文化”,利用网络媒体迅速地在社会中传播开来。
一、“网络恶搞”释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性
“恶搞”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1〕“恶搞”一词来源于日语くそ(KUSO),原本是用来发泄情绪的口头语,引申为“往死里整”、“好笑”、“恶搞”的意思,其最初流传于日本的游戏界,接着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台湾网络BBS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胡戈创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把“恶搞”一词引致大陆,一石击起千层浪,“恶搞”之风迅速中国大陆弥散开来。
“网络恶搞”,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这一发达的媒体传输平台,传播通过移花接木、语境颠倒、角色反串、无中生有等种种手段制成的文字、图片、影视、音乐、游戏等“恶搞”作品。“网络恶搞”的兴起,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在现实世界中的使用。“恶搞”是新媒介与传统主流媒介之间裂痕的一个标志。两种媒介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功能,生产出不同的现实景观。“恶搞”的“恶”,来自于“现实”的“美”,“现实”有多“美”,“恶搞”也就有多恶,媒介的意识形态体系在此发生了分裂。〔2〕
“恶搞”的存在是具有争议性的。“恶搞”问题十分复杂,并不是简单的“该宽容还是该严惩”这样二元对立思维就能解决的。〔3〕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漫无目的、毫无休止、肆意妄为的“恶搞”必然会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危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62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9.9%的人认为“恶搞”应该有底线。然而,“恶搞”的底线在哪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认识“网络恶搞”可能产生的危害性:
第一,“网络恶搞”侵犯了部分人的利益。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流传开来,《无极》的导演陈凯歌无疑成了直接的受害者。陈凯歌怒斥胡戈“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甚至为此要起诉胡戈侵犯版权。恶搞作品虽然受很多人的欢迎,但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的调查显示:如果自己成为被“恶搞”的对象,63.0%的人会感到恼火和愤怒。
第二,跨越了道德和法律边界的“网络恶搞”必然危害无穷。“网络恶搞”盛行,使得肖像权、版权等问题进入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个被“恶搞”成许多人物形象的“小胖”,其肖像权早已受到了侵害。雷锋被“恶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被“恶搞”,各种主旋律影片被“恶搞”等等,这些违背道德、游离甚至早已跨越了法律边界的“恶搞”贻害无穷。
第三,“网络恶搞”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受“网络恶搞”危害最深的莫过于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塑形阶段的青少年。“恶搞”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青少年更钟情哪个?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尚不成熟,如果一味地追求娱乐、反社会、反传统,必然会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第四,“网络恶搞”的盛行颠覆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甚至损害了国家形象。当看到红色经典和古典名著遭“恶搞”时,我们不禁疑惑还有什么不能被“恶搞”。“网络恶搞”的盛行,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思索: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大众文化,如果大众文化越来越只钟情于以颠覆解构为标榜、甚至呈现了怪异姿态的亚文化,那么社会的精神文明靠什么来维系?我们不愿意看到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主流文化在一次次的“恶搞”后以嬉笑和蛮不在乎的态度被肢解了。
二、“网络恶搞”盛行拷问受众媒介素养
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男工女耕谋生方式与吉林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doc
- 画壁电影音乐中三维艺术魅力剖析.doc
- 疏密观念审美起源论.doc
- 疯子耿彦波为官哲学.doc
- 疯子王韬净水梦.doc
- 疯狂石头中传播障碍与隔阂符号表达.doc
- 疯狂石头消费结构分析.doc
- 疯狂英语启示.doc
- 病毒营销平面广告创意表现探析.doc
- 瘗鹤铭碑中之王千年沉浮.doc
- 养老评估师中级行为面试题库及案例分析.docx
- 面试培训督导时考察其课程理解能力的题目.docx
- 税务专员面试中关于增值税政策的常见问题解答.docx
- 2025宁波市医疗保障局局属事业单位宁波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人备考试题附答案.docx
- 2025咸宁市汉口银行咸宁嘉鱼支行招聘笔试历年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招录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青台山中学校秋季教师招聘22人笔试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台州市银龄讲学计划教师招募13人笔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中国铁建公开招聘42人笔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中智咨询研究院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