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华语武侠电影发展与趋势
当代华语武侠电影发展与趋势
【摘要】: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极具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片种,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形成的类型影片之一。它在中国的兴起、发展,有其深远的社会原因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取向。华语武侠电影在当代的发展经历过兴盛也遭遇过衰败。进入21世纪,华语武侠电影逐渐开创出商业化大制作的模式,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化及其“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华语武侠电影的发展,无论是想跻身于海外市场,还是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巨大的商业潜力,将会成为电影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武侠电影发展趋势
前言
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武侠电影作为一种典型的、标准的类型影片,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那么,什么是武侠电影?“陈墨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说:所谓‘武侠电影即有武有侠的电影,亦即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所构成的类型基础的电影。不论是侠义、功夫、武术、武打,统统称为武侠电影(或武侠片)。’这是一个圆滑而聪明的答案。”【1】然而,武侠电影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漠视,大量的武侠影片被一概视为“成人的童话”而排斥在电影史学和电影美学的视野之外。在中国电影诸种不同的类型之中,武侠电影有着其它类型影片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武侠电影不是先验的,自生的影片类型,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分化、演变、形成的历史过程。其次,电影史上任何类型影片都没有从始至终永久不变的同一特征,即没有其存在的绝对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特征。最后,一种类型影片的源起,不能以其定型化(完美化)程度与其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作为它存在与否的标志。
一、武侠电影盛行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取向
(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刚刚走上电影制作的正规之际,武侠电影就作为一种类型模式零星地出现在中国影坛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属于中国文化的特有范畴,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鲜明地表现了炎黄子孙的人文精神。武侠片的盛行当然有其原因。有学者指出“一是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影响;二是受到鸳鸯蝴蝶派小说、戏剧的影响;三是对稗史言情片的反动或变革;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极为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的“发现”和利用;五是对电影的运动本质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六是武侠片的主题、情节、结构、节奏等等更能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能够引发观众心理的最强烈的共鸣,即观众可以在武侠电影观赏过程中间接地宣泄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压抑、郁闷、不平和不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类影片大多可以利用外景拍摄,投资较小,周期较短,成本较低,而收效却较快。”【2】同时,这也使得武侠电影在当时的质量高低不一,使武侠片的整体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二)、中国武侠电影在发展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置换变型”,无数次的“文本互参”,无数次的承前启后,逐渐成为占据中国影坛的一个重要影片类型。任何历史现象的形成都是各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合力所致,而从根本上讲,它首先是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与政治制度下的产物。因此,它必然会导致两种文化认同取向。“一是向以金钱本位的商品化的电影观念的认同。”【3】它在电影的观念上全面接受了好莱坞的以金钱为本位,以观众的兴趣,时尚为中心的电影观念。因此武侠片热潮实际上是一次商业电影的泛滥,是中国电影全面商业化的重要标志。与其说电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物,不如说电影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二是向中国古典文学中遣情娱世的通俗艺术观念认同。”【4】武侠电影开始在武侠小说大量充斥的市场中有选择地汲取它所需要的东西,但并没有继承那些“文以载道”的正统儒家文艺思想,而是沿袭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的通俗文学传统,其实也就是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避世的弱者情结的认同。尤其是对侠义形象的虚幻崇拜,更是集中体现了一种不能自主的弱者文化心理。
二、60年代以来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语武侠电影的发展中心当属香港。由于胡金铨、张彻、李小龙等一批人的涌现,他们的卓越成就使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到一次高潮的顶点。他们的影响和知名度超越了武侠电影,也超越了香港电影,让人刮目相看,由此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香港武侠电影的代表。胡金铨的《大醉侠》(1965)出手不凡;张彻在拍摄了《边城之侠》(1966)、《断肠剑》(1967)之后,终于以《独臂刀》(1967)一举成功,突破了一部影片收入百万大关,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的新纪录,张彻成了骄傲自豪的“百万大导演”。香港武侠电影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准备重新起步,至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迅速地步入辉煌,它的发展有其衍变转化的的轨迹,以及兴衰起伏的节律。
(一)、香港国语电影的“彩色武侠世纪”
1、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