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领风骚杭州艺专老油画
独领风骚杭州艺专老油画
拍卖总成交额,是考察画家市场成绩的重要指标。从当前“雅昌艺术网”的油画总成交额排名可以看到,高居第1、第2、第5名的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全部毕业于民国时期的“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他们三位之外的林风眠、吴大羽、颜文、关良等,也都是与“杭州艺专”关系密切,且成交额不菲的老一代油画家。
无疑,“杭州艺专”时期的老油画家和老油画,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板块。
一、民国时期的“杭州国立艺专”概况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筹建国立艺术大学”提案。1928年,“国立艺术学院”在杭州罗苑成立,成为“国民政府下唯一的艺术教育机关”,其宗旨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院长最初为蔡元培,不久后改由林风眠担任。当时,学生80余人,教职员30余人,设立国画、西画、雕塑、图案4个系及研究部,学制5年(为国立美术学校中时间学制最长的)。吴大羽任西画系主任、教授,克罗多任研究部导师,李风白、李超士、王悦之、蔡威廉任西画系教师。1929年秋,学校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因绘画系中的多数教师曾留学欧洲研习西画,使课程设置重西轻中,西画和中国画的课时比例为5∶1。
学校组织成立了20余个艺术团体,积极举办多个展览活动,影响推及海内外。1929年,“艺术运动社”在上海举办的成员作品展,受到广泛注意,并促成了教育部的首届全国美展。1930年,学校在日本举办师生作品展。1931年,学校在南京和日本东京,分别举办了师生作品展和教授作品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立杭州艺专”和“国立北平艺专”被迫内迁,并于1938年在湖南沅陵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新学校由校务委员会负责,林风眠任主任委员(不久后辞职)。在约200人的人员中,“杭州艺专”的教职员34人,学生100余人,占大多数。学校在战事危急中几经辗转,1938年迁至昆明,1940年迁至四川璧山,1942年迁至重庆,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相继担任校长职务。
1939年,“国立艺专”采纳潘天寿的建议,将绘画系分为西画系和国画系,分别开展教学。1945年,西画系创立画室制,各画室由一名教授主持,本科二年级学生可以自选画室学习。当时开设专门画室的教师有:林风眠、吴大羽、方干民、倪贻德、关良、李超士、吕霞光等。同年,林风眠、庞薰、方干民、赵无极、关良等,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现代绘画联展”。此间,先后在西画系任教的教师有: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方干民、常书鸿、王曼硕、秦宣夫、李瑞年、丁衍镛、吴作人、胡善余、吕霞光、朱德群、倪贻德、关良、赵无极、庄子曼、谢投八、周碧初等,他们多曾留学于日本和欧洲,艺术风格鲜明,教学方法各具特色。
1946年,“国立杭州艺专”恢复独立建制,迁回杭州。1947年,潘天寿辞职,汪日章继任校长。抗战胜利后,长期在校任教的西画教师有:汪日章、周碧初、李超士、方干民、关良、倪贻德、吕霞光、胡善余、宋秉恒等。因为学校人才荟萃、兼容并蓄,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自由竞争、不同教学方法交流促进的优秀传统,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浙江美术学院”和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风眠是对“国立杭州艺专”影响最大的人物。他1928年至1938年担任校长期间,努力贯彻蔡元培的美术教育思想,提倡中西融合、兼容并包,培养出众多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画家。他后来虽然不再主持校务,但所初创的发展方向,仍被学校在1945年复校后长期坚持。
二、杭州艺专“老油画”领航港台市场
20世纪的前50年是中国油画的探索期,经过两代油画家的艰辛努力,形成了中国油画的第一个繁荣阶段,并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中国油画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当前的艺术市场,一般将该阶段的作品称为“老油画”或“民国油画”。这其中,曾任教于杭州艺专,或者毕业于杭州艺专的画家,占有很大比重。
曾经任教于杭州艺专的画家,多为校长林风眠网罗的第一代中国油画前辈,包括李超士、王悦之、林风眠、关良、吴大羽、周碧初、方干民、庄子曼等,他们大多曾留学法国(个别的留学日本)。目前这一群体中,最受购藏者追捧的有林风眠、吴大羽、关良3位,其拍卖总成交额分别排在第17、29、36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毕业于杭州艺专的画家,多为中国油画家的第二代,包括黄显之、胡善余、林达川、涂克、闵希文、吴冠中、朱德群、朱膺、赵无极、席德进等。由于林风眠对法国现代绘画的偏爱,对学校的整体绘画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绘画系学生同时接受中西绘画的理论和技巧,绘画风格多有现代主义倾向。他们后来多数任教于国内的美术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