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乾隆年间瓷器器皿上雕塑装饰浅析
清乾隆年间瓷器器皿上雕塑装饰浅析
雕塑装饰顾名思义就是用雕塑表现手法和语言所做的具有雕塑形态的装饰。瓷器器皿上的雕塑装饰是器皿装饰表现手法之一,可以与其他装饰表现手法相结合运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用于器皿装饰。乾隆一朝是中国陶瓷史上在器皿装饰上运用雕塑手法最多、最精湛也是与瓷器器皿结合得最成熟、最完美的一个朝代。
本文研究的清乾隆年间的瓷器,主要是指督陶官唐英在乾隆元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在景德镇督办陶务这一重要时期所设计和生产的御用进贡瓷。乾隆一朝,景德镇御窑厂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总结和吸收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极具创造性的阶段,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一个顶峰。
一,乾隆朝瓷器器皿雕塑装饰的题材
乾隆年间御窑厂生产的瓷器器皿,其雕塑装饰按照题材不同可划分为五大类:祥瑞动物、植物、人物、山水风景、几何图形纹样等。其中祥瑞动物题材中以蟠螭、龙、凤、白象、牺、狮、铺首、兽头、蝙蝠、鱼等运用的最多。植物中桃、石榴、莲瓣、蕉叶、梅、灵芝、缠枝莲也多有运用。另外,人物题材中的婴戏、人首,山水风景中的云气纹、楼台庭院、园林建筑以及几何纹、八卦纹、寿字纹、万字纹、绳纹、绶带纹等也都是器皿雕塑装饰的常见题材。分析清乾隆年间的瓷器器皿我们不难看出,运用得最多的动物题材多出现在瓷器构件中的沿边、流口、耳饰、把手、盖钮、器底部位,多以圆雕或高浮雕形式单独呈现,并作为器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占有特定的空间体积,承担器皿一部分功能作用。植物和山水风景则多以浅浮雕形式在瓷器器表呈现为装饰图案效果。人物题材中的婴戏、人首以及几何图形、八卦纹、寿字纹、万字纹、绳纹等使用得也较频繁,并形成了乾隆朝自己的鲜明特征。
作为御用的进贡瓷在选择装饰题材时除了这些题材在造型和审美上有适合于装饰的特点外,更在于这些约定俗成的题材具有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古已有之的饕餮、蟠螭、龙、凤、铺首等题材,一般多用来装饰宫廷的器物用品,如陶瓷、服装、建筑以及其他日用品和工艺制品等,以体现皇权的威严及地位的至高无上。
二、乾隆朝瓷器器皿雕塑装饰的表现手法
乾隆朝瓷器器皿上的雕塑装饰,其表现手法大致可以分为捏塑、镂雕、堆雕、模印、刻雕、贴雕等几种。每一种表现手法运用到陶瓷雕塑装饰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面貌。在陶瓷雕塑的成型过程中每种表现手法往往又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与其他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性的装饰表现。瓷器雕塑装饰中,通常是根据被塑造形体的特点以及形体与器体胎表的结合方式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法。
1.捏塑
在陶瓷雕塑装饰成形法中,捏塑是最为简捷、灵便而活泼的一种方法。捏塑即用少量陶瓷可塑泥块,以手为主辅以简单的手工工具,连捏带粘,并配以搓、刻、削、捺、印等技巧,直接塑成空腔或实胎的雕塑,待干后用泥浆粘贴在坯体上,作为器皿的附件或装饰。捏塑的动作需要手指间的协动配合,所以较适合干塑制小型、甚至是微型作品。由于捏塑时手的自由运用和雕塑的“小”的特点,使捏塑而成的雕塑能充分发挥泥自身的材料特性,体现出泥性的自然质朴之美和人与泥之间的亲和关系,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也决定了捏雕对形体的表现比较随意、拙放、不拘于细节与过分形似,而更重神韵与感觉,偏于形象上的写意,从而实现材质自然美与人工技艺美的高度融合。
采用捏塑法进行装饰是乾隆朝瓷器器皿藿要的装饰手法之一。如图1,乾隆仿铜器金彩牺耳尊。尊体造型占朴大方、敦厚有力,尊肩附牺耳一对,牺的造型慨括,根据功能需要进行了大胆取含、提炼。牺耳主要采用捏塑法成型,辅以其他手法稍加修饰完成。其制作步骤为:先用手搓捏出泥条并弯曲成耳状作为牺的躯干和腿,再用与躯干厚度相当的泥条捏塑制成脖子、头部和尾,然后粘贴在一起,便完成了牺的塑造。由于牺的造型简练匀称,加上曲线形的流畅则更显活泼、灵巧。此牺耳尊是乾隆朝器皿上运用捏塑的典范,也是制瓷工人娴熟的技艺与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2.镂雕
“镂雕又称为镂空、镂通花、透雕花或镂花,是中国陶瓷雕塑传统装饰的特种技法之一。”“镂雕的基本特征是:在坯胎上保留物象部分,去除物象的托底部分,形成虚实空间并存的浮雕形式。因其空间的通透和虚实的分割,使镂雕相对来说显得空灵而不沉闷,既有圆雕轮廓清晰的特征,又兼有浮雕平面舒展的特征。”
如图2,松石绿釉镂空冠架。冠架为放置帽子的器物,自上而下分为冠顶、冠腰和底足三部分。最上端球形冠顶分别镂雕龙纹、灵芝云纹与缠枝叶纹等吉祥图案,纹饰精美,构思巧妙。此冠顶镂雕刀法娴熟,制作步骤大致为:首先在过稿后的坯体上划出图案纹样的外轮廊,用刀刻掉纹饰以外的坯体形成虚空间,然后用粘水的毛刷轻轻地清洗纹饰的外轮廓,去掉刀痕,使之光滑圆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