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具慧眼古玩商贾
独具慧眼古玩商贾
徽商,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明末清初的著名古玩商人吴其贞,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的古玩商人多如牛毛,唯独吴其贞受到后世学者的诸多关注,其中的因由实源于他存世的《书画记》一书,该书被今天的学者归结为三个独特的地方:一是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古玩商人;二是它生动地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古玩交易及收藏情况;三是这部书诞生后遭遇异常曲折,几经朝廷封杀禁锢始得刊行流传。①这些特点反而改变了吴其贞的历史命运,使他摆脱了大多数商人常被历史随意湮没的境遇,而进入后世学人的研究视阈。
一、吴其贞概况
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室名“梅景书屋”。他出生于鉴藏世家,其父吴豹韦“笃好古玩书画,性嗜真迹。尤甚于扇头,号千扇主人,然不止千也”。 ②关于其生卒年,世人一向认为不可考,上海的谢巍先生考证他“约万历三十七年至四十年(1609―1612年)间生,约康熙十七年至二十年间(1678―1681年)卒,年约七十余”。 ③他自幼研读经书,尤其嗜好古董,在明末崇祯至清初顺治年间(1628―1662年)经营古旧书画,频频往来于江、浙、皖等地区,而又主要活动在皖南、扬州、苏州、常州、杭州和绍兴一带,他在这些地方置有自己的收藏寓所,取其名曰“怡春堂”。吴氏所活动的地区恰恰正是中国自宋代以来的文化艺术中心,书画创作和书画买卖尤为炽盛,更是文人画的创作与活动中心。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元四家”“浙派”以及稍后的“吴门画派”等,基本上都活动在这一地区。
尤其是明代中期以来(1465―1572年),在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太湖为中心,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西达皖南的徽州,东到东海地区的书画创作和收藏群体。当时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至明代末期业已200余年,虽然它具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丰赡的私家藏宝、繁盛的古董贸易,然而,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的书画收藏却完全堪与其相颉颃。南方江浙地区虽然没有北京的上述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收藏之风,所集藏品并不亚于北方。自明代中期以来,私家收藏之风炽盛,藏家络绎,比如嘉靖时的严嵩和严世藩父子、文徵明家族、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和王世懋兄弟、韩世能和韩逢禧父子、董其昌、黄琳、张孝思、钱能、郭衢阶、李日华、张丑、朱之赤、曹溶、莫是龙、陈继儒、刘子大、嵇文甫、郁逢庆、詹景凤等。究其原因,无外乎如下几点:一是江浙地区经济发达;二是地理条件优越;三是交通极为便利;四是时人重视文化与科举。收藏在当时是一个数代相聚相传的世家习尚,这一现象在当时的苏州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当时的收藏世家尚有吴县叶氏、昆山叶氏、苏州许氏、苏州东山席氏、苏州潘氏(吴湖帆外氏)、苏州铁瓶巷顾氏、苏州木渎璜川吴氏等。收藏世家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保护,对于文化的建设功不可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军队攻入北京城,明代末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尔后,明内府所积累的法书名画等藏品或者被毁,或者遗失。这对于私人藏家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正如时人记载的那样:“沧桑后,书画满市。”这些藏品大部分有着较低的价格,使得诸多私人藏家纷纷染指购买,如清初大藏家孙承泽(1620―1691年)就曾这样说道:“近从旧内,得名画以数百计,序时代以递阅之。” ④
在这种社会环景下,吴其贞与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和鉴藏家多有来往,而且过从甚密。通过他的《书画记》一书,可以发现这些人群主要包括如下三类:一是书画收藏家,如曹溶、钱谦益、宋琬、卞永誉、耿昭忠、梁清标等;二是书画家,如王鉴、蓝瑛、查士标、邹之麟等;三是古玩商人,如归希之、陈以御等。他们的交往因由,显然是出于职业需要――收集和买卖书画。他的《书画记》一书,主要就记述了他本人所过目的书画作品,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字里行间透露出吴氏丰富的书画鉴藏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迄今存世的吴氏寓目书画
《书画记》中所记作者寓目书画数量至丰,笔者依据相关资料,从中辑佚出迄今依旧存世的一些书画巨迹,以此管窥吴氏的鉴别“眼力”:《平复帖》《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临钟繇千字文卷》《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鸭头丸帖》《伯远帖》《出师颂》《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万岁通天摹王氏进帖》《照夜白图》《簪花仕女图》《?n?_颂》《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苦笋帖》《夏热帖》《韩熙载夜宴图卷》《寒鸦图》《祭黄几道文》《苕溪诗》《雪江归棹图卷》《晋文公复国图卷》等。至于元明以后的作品数量就更蔚为可观了。该书共记录了吴其贞曾经过目的书画作品1300余幅,上述所摭取的30余幅,数目虽小,却大半是精品铭迹,可见作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鉴别眼力更是过人,一直受到后世学者的赞誉:
“吴氏经营古玩,颇具眼光,善鉴别书画。” ⑤ ――杨仁恺
“至清初,不少古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