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特发饰书写民族生活史
独特发饰书写民族生活史
摘 要:长角苗是苗族支系中的少数族群,长期以来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与社会传统。长角苗发饰作为族群最鲜明的特征,不同于一般装饰性的简易发饰,与长角苗的社会特征、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对梭戛长角苗进行田野调查,分析长角苗发饰中的信息和特征,对探讨长角苗的民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梭戛 长角苗 发饰 民族生活史
中图分类号:K89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3-76-79
苗族群体大规模集中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明清以来,贵州省作为苗族的分布中心之一,居住着众多的苗族支系,根据其居住环境的不同、服饰颜色、式样的差异等特点,分为黑苗、红苗、花苗、长裙苗、短裙苗等。数年前,我们来到了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西北部,与织金县交界处的梭戛地区,对这里居住的一支特殊的苗族支系――长角苗进行田野调查和观察。调研过程中发现,分布在梭戛地区的长角苗支系,人口仅有五千余人,是当前仅存于世的长角苗聚落,他们长期居住于高山茂林之间,一直以来与外界交流甚少,目前有高兴村、顺利村、安柱村、乐群村等12个自然村寨,保留着众多相对原始、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传统。1995年之后,特别是1997年中国和挪威第一个文化合作项目――“中国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使得长角苗逐渐为世人所知。梭戛苗族自称为“箐苗”,“长角苗”是外界根据其独特的类似于长角形的发饰而给予的他称。“长角苗”这一奇特他称的来源与这个民族奇特的发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会用木质的长角以及已故祖先的头发(近代以来也会加上黑色毛线)束成高高的发髻,形似长角,因此得名“长角苗”。
长角苗各个村寨在家庭之间的血缘和婚姻关系的维系之下,保留着自身独特的民族语言、节日习俗、服饰、婚丧嫁娶等族群特征,其中,头饰是长角苗众多族群特征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同时也是该苗族支系区别于其他民族最鲜明的特征。梭戛长角苗的头饰是将一个长约30至50公分的“人”字形或者说是牛角形的木角佩戴于头上,再盘上头发,形成我们所看见的独特发型,这种奇特的发饰只在盛装以及盛大场合时登场,盘发过程相当复杂,一人之力很难完成,一般都需要几个人合作,且发髻越大越美。
传统意义上来讲,男子和女子都盘发,但是我们目前所看见的影像和实物资料中,女性盘发居多,男性盘发的频率和规格远小于女性,加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女性服饰作为民族服饰的代表保存更为完好,特征相对鲜明,再加上受到外界的影响,男子盘发逐渐不再流行,因此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女性盘发。盘发过程中,首先将高约15公分的木角绑于头的后方,固定好之后,再将厚重的头发盘在木角上,传统的头发是女孩母亲、祖母甚至更上几代女性依次传承下来的真发,长度可达3米左右,在盘发过程中以藤条捆绑固定。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真头发数量逐渐减少,选择了更为便捷的黑色毛线与白色毛线进行缠头,最后捆绑成一个倒八字型的硕大头饰,有的重量可达2至3公斤,长度超过肩宽,这种盘发一般出现于节日、赶场和婚嫁场合,整个流程下来需耗费1至2个小时,头饰越大越美,成为贵州箐苗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符号。
有人说,长角苗是将历史书写于头发之上的民族,和众多少数民族一样,长角苗只有自己的语言并没有文字,日常礼仪中常沿用一些古老的记事符号,特别是在发饰中,蕴藏着历史、传说、风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丰富的民族生活史内容,是族群文化的重要信息源。
一、发饰与民族史
《国语?楚语》中说:“及少?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与尧、舜、禹时期相仿,九黎为黄帝时代,苗族最早可以溯源到黄帝、尧舜禹时期,之后,《吕氏春秋?恃君览》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墨子?兼爱下》引《尚书?禹誓》说:“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九黎部族被打败之后,其部落或被融合,或移徙南下。1南下的部分经过艰难的迁徙,几经转折,到了贵州,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与分化,形成了独立的一个民族――苗族,当前众多的苗族支系的众多共同族源便是来自于此,包括长角苗在内,探访梭戛的过程中,也听闻一些老人家谈起三苗九黎之说。
关于长角苗在梭戛一地的?v史溯源,我们可以根据长角苗头饰中的一些隐藏信息进行推测,传统的长角苗用来缠头的头发是母亲一方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长角苗的传统为一件头饰中的头发最多传承累积五代人,第五代人去世之后,头发会随之入葬,后代以此为起点再重新开始积攒头发,周而复始。在探访高兴村长角苗女子的过程中,发现发饰传承保持的依旧很好,每户人家几乎都有长角苗传统发饰,只是相对而言佩戴场合和次数不如以前频繁,高兴村访问对象赵雪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