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煤的热溶及其热溶物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化学工艺专业论文.docxVIP

肥煤的热溶及其热溶物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化学工艺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肥煤的热溶及其热溶物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化学工艺专业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独 创 性 说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工业 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 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摘要 摘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肥煤的热溶及其热溶物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 摘 要 本论文通过肥煤在不同条件下的热溶试验,考察了不同性质的溶剂和热溶温度对 肥煤热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热重、元素和 GPC 分析手段探讨了热溶产物结 构的变化。同时,结合不同热溶产物黏结性的变化,考察了添加不同热溶物对焦炭质 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肥煤的热溶性能与溶剂性质关系密切,而温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 响热溶性能。甲苯(T)-甲醇(M)体系溶剂对肥煤热溶效果不明显,热抽提率都在 11%以下。但是该混合溶剂在 T/M=5 时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升高温度对改善热溶效果 不明显。相比而言,甲基萘体系溶剂热溶效果显著,热抽提率在 20.6~70.9%之间,且 热抽提率与溶剂的极性和热溶温度密切相关。非极性溶剂 1-甲基萘(1-MN)在 300℃ 热抽提率为 20.6%,升高温度到 380 ℃,热抽提率达 33.7%;而增大溶剂极性,如甲 基萘油(CMNO)在 380 ℃热抽提率为 43.1%,进一步添加 20%含 N 极性溶剂 N-甲 基 2 吡咯烷酮(NMP),热抽提率在 380 ℃升高到 70.9%。 对不同条件的热溶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与非极性溶剂 1-MN 相比,极性 溶剂 CMNO 更能促进煤中含氧官能团等极性组分的溶出,而升高热溶温度,热解加 剧,煤中的这些极性组分也逐渐溶解。对不同温度热溶物的元素分析也发现,随温度 升高,热溶物中 O 含量逐渐增大。同时,热重和 GPC 分析则表明,随溶剂极性的增 大和热溶温度的升高,热溶物失重减小,分子量逐渐增大。 考察不同条件热溶物的黏结性发现,1-MN 热溶物以 1∶1 配合瘦煤后测量 G 值 都在 82 以上,而 CMNO 和 CMNO+NMP 热溶物 G 值都在 73.5 以下,同时随热溶温 度的升高,热溶物黏结性逐渐下降。进一步考察不同条件热溶物的炼焦性能发现,添 加 5%的 300 ℃1-MN 热溶物替代 5%的肥煤进行炼焦,焦炭反应性较标准焦降低了 5.6%,反应后强度增加了约 4%,显微强度也升高了 4.5%,在此基础上扩大非炼焦煤 使用量,使用 5%的神府煤替代 5%的气煤后,焦炭质量与标准焦相近。 关键词:热溶;肥煤;结构表征;炼焦 1 肥煤的 肥煤的热溶及其热溶物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 Thermal Extraction of rich coal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xtract in Coal Blending for Coke-making Abstract The thermal extraction (TE) of rich coal were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solvents at 300~380 ℃. The detailed analyses through ultimate analysis, FTIR, TG and GPC were and the coking properties of extract were evaluated by b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extract and residue. The caking properties of the extract were measured lending it in a standard coal blending and carboniz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olv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effecting TE yield and the TE yiel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at 300~380 ℃. The effects of therm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