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考索在北宋诗学批评运用
论考索在北宋诗学批评运用
[摘要]考索最初是一种研治经学的方法,然而由于《诗经》从经学向文学角色的转变,考索在这一领域的运用也就成为它在诗学领域中使用的滥觞。在宋以前,考索多用于对诗歌的注释与解说,基本不构成对诗歌的批评。到了北宋,这一方法逐渐被大量地运用在诗学批评上,以考察诗人的才气品行,诗体的渊源演变,诗歌遣词造句的出处,以及用事的正误等方面,成为北宋诗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考索;方法;批评;理性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1 ― 0121 ― 03
考索的方法最初运用于经学的注释与解说,如汉代毛亨、毛苌就从“史”的视角考察《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从而开了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先河。但是在宋以前,考索一般只是作为诗歌训释的一种方法,基本不构成对诗歌的批评。而这种情况在北宋则发生了变化。宋人面临着前人,尤其是唐人留下的丰富而辉煌的文学遗产,如何对前代诗学进行吸收与学习,成为宋人诗学的重要主题,他们的批评意识也因此极大增强。本文就针对在北宋诗学批评中出现的大量诗学考索现象做具体的梳理与考察,以期对这种诗学批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
考索最初是一种学术手段,运用于对经书的解读,尤其是对《诗经》的解读,以《礼》解经,以《春秋》解经,因而形成了诗史互证的传统。而真正在文学批评意义上运用考索方法则比较多地出现在《文心雕龙》中,如其《事类篇》中对曹植用事的考索云:“陈思,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接人(一作推之),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1〕(第616页)论证了曹植、司马相如引用典故上的错误。在诗学批评上运用考索也同样出自《文心雕龙》,如其《明诗篇》云:“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一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氏;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2〕(第66页)这里,刘勰以文献为基础,论证了五言诗不起于汉代李陵和班婕妤,而是可以上溯至《诗经》。此后在唐五代诗格中,考索的运用开始多了起来。皎然《诗式》即对五言诗的起源进行了考索,其“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条下云:“评曰:‘西汉之初,王泽未竭,诗教在焉。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相高,故有齐、鲁四家之目。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天予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蔡邕所作。以此而论,为汉明矣。”〔3〕(第227页)从诗体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点至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又如皎然在“偷语诗例”下云:“如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云:‘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上三字语同,下二字义同。”〔4〕(第239页)考察了诗句的渊源所自,这种考索性文字在唐五代诗学中虽然不多,但可以看出,唐五代诗学已经逐渐兴起了诗学考索之风。北宋诗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以考索的方式进行诗学批评的大量实践,使考索成为北宋诗学批评中一种常用的批评方法。
二
一般说来,中国文学批评重感悟、重品评,而诗学考索在北宋日益兴盛,则逐渐把感性的论断发展为严密的考订,在北宋诗学批评中日益增强了理性精神,对以往感悟式的批评进行理性的展开与论辩,表现出日益鲜明的学术特色。考索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北宋诗学批评中主要应用于这样几个方面。
对诗人的批评。诗人在文学中的形象与他在日常生活的形象是不一致的,因此金代元好问有了“心声心画总失真,文章仍复见诗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
尘”〔5〕(第525页)的感叹,对这样一种现象,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就提到:“李肇《国史补》载:‘韩愈游华山,穷极幽险,心悸目眩,不能下,发狂嚎哭,投书与家人别。华阴令百计取之,方能下。’沈颜作《聱书》,以为肇妄载,岂有贤者轻命如此。余观退之《答张彻》诗云:‘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磴藓?呷R,梯飚?s伶俜。悔狂已咋指,垂戒乃镌铭。’则知肇记为信然,而沈颜为妄辨也。”〔6〕(前集,卷十八)韩愈在世人心中始终是一位气盛庄重的贤者,而魏泰就是通过对韩愈的一首诗的考索,证实了韩愈临险嚎啕痛哭时的情形,意在说明即使修养境界很高的贤士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