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咖啡因埋葬青年企业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咖啡因埋葬青年企业家

被咖啡因埋葬青年企业家      在三年的逃亡后,41岁的武汉同济药业董事长周小明显然对被捕早有准备。办案干警郑国义说,周小明被捕后并不慌张,第一句话是“应该我去找你们,而不是你们来找我”。在武汉押往哈尔滨的火车上,周小明主动与干警说话,“声音洪亮”,种种表现,充满解脱的意味。   周小平的年龄与谭晓林、刘招华等毒枭相仿,但经历完全不同。比较起来,文质彬彬的周出身更好。他曾是“创业奇才”、武汉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人大代表,但后来他利用制药企业董事长的身份贩卖咖啡因38吨,使自己成为“药变毒”的典型代表。这种类型毒贩的特点,公安部禁毒局邓明说,“他们有合法身份,不易被发觉;他们倒卖毒品,又打破了其他贩毒者从境外偷运、私种、制作加工毒品的惯例”。      以企业的名义      1995年左右,刚过30岁的周小明成为7个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但他的公司就像一个吃多了的胖汉一样,消化不良,步履蹒跚。   “实际上,1997年后周小明的生意就在走下坡路。”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分局缉毒大队负责人甘仁学说,“他的事业成于‘规模’也败于‘规模’。”全面出击“摊大饼”的经营方式,在企业经济向纵深发展时,资金危机马上就显露无遗。到1998年,周的公司已经负债累累。知情者说,那时候来公司讨债的人不少,每次都由门卫通知,周“躲到其他同事的办公室、厨房甚至厕所里”。   为了寻找资金,周小明决心进军利润丰厚的制药行业,与同济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武汉同济药业公司,公司成立那天,同济医学院唐帮春回忆,“很热闹,有市里的重要领导出席”,同济方面也将该公司视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但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最初同济和周小明分别以知识产权和资金入股,但周小明的资金链出问题后,双方若即若离。”唐帮春说。   到1998年初,周小明不得不寻找其他生产基地,这一次由黄陂区政府牵线,同济药业与举步维艰的国有制药企业武汉市第六制药厂(以下简称六药厂)实现合作,黄陂区看中的是“同济”的牌子,对周小明十分热情。湖北省报一位记者表示,当时黄陂区政府不仅先后7次帮助解决兼并过程中的问题,而且由政府出资26万元办理资产划转等有关手续,然而积极促成之下,双方合作酿出的却是一杯苦酒。   六药厂在很多人眼里,显然是一个受害者。甘仁学说,“黄陂区政府,还有六药厂,都被骗了”。据他介绍,双方合作之前,六药厂尚可养活退休工人,还能开工生产几种药品,其中生产的“感冒通”系列产品闻名全国。但被兼并后,周小明并未兑现当初的投资承诺,生产陷入瘫痪,“93%的工人没事做”,在岗工人的工资也难以保证。六药厂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到2002年,“累计有20个月的工资没有发放”,尽管武汉市区离六药厂只有一小时车程,但“周小明几乎从不去厂里”,这导致六药厂的数百名职工多次到市、区两级上访。   最终六药厂一纸诉状将同济药业告到了法院,在公司主要领导外逃或被捕的情况下,同济药业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对该案进行协调的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周冬莉回忆说:“当时双方的合作已经完全搁浅,同济药业没有主事的人,对双方的调解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黄陂六药厂与同济药业便不再有法律上的任何关系。”   然而,据记者调查了解,从2000年起,六药厂已经成了周小明手里的一个“幌子”。周开始利用药企董事长身份来编织自己的毒品网络,经营毒品生意。这一年春天,周小明听公司保安说,河南漯河的王振平想买咖啡因,价格很高。陷入资金烦恼的周小明授意公司销售经理李禄荷“可以试试”,李便从厂里提出了50公斤咖啡因,卖给王得5000元(合10万元一吨),过了几天又卖给王100公斤。周发现这生意“来钱快”,于是专门做起了倒卖咖啡因的生意,至案发时,售卖量超过38吨。      涉毒空间与低端消费      周小明购买咖啡因的来源,郑国义说,比较固定的是四川乐山中西药业公司,这是一家定点的国有制药企业。四川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队长黄建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据我们了解,这个企业生产、加工大量的咖啡因,但都是国家批准的,是合法的,问题全出在销售环节上。就是有的买家用虚假证明非法购买,钻了空子。”李禄荷落网后供述,因为河南方面的需求量很大,2001年3月,他与副手曾庆江持同济药业无效的咖啡因购用证明复印件,找到乐山中西制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任光华,联系购买咖啡因,任光华请示当时的代总经理和主管销售的副总并获同意后,开始大量卖给同济药业咖啡因。   被“钻空子”的不止乐山中西药业公司,记者了解到,咖啡因是国家管制药品,但有关部门管制中的漏洞为毒贩们提供了巨大的犯罪空间。同济药业一名供销人员交代,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批的时候,只需提交上次产品已用完的单据以及重新购进的申请书,这些内容都由周小明、李禄荷口授,填多少,怎么填,十分随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