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第二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篇 科学发展论 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科学革命 第一次 科学技术革命 (16—18世纪) 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1678.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69.瓦特蒸汽机获专利 1765~1783.机械化—珍妮机、水力机、自动纺织机 第二次 科技革命 (18世纪~19世纪) ?三大科学发现: ①1837、1839,施莱登植物、施 旺动物-细胞学; 1840~1849,焦耳、迈尔、柯尔丁、赫尔母霍茨、罗蒙诺索夫-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2~1895,电力时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西门子发电机(1866),爱迪生电器(1879),波波夫、马可尼电报; 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九世纪末叶三大科学发现: 1895. 伦琴x射线;②1896贝克勒尔天然放射性; ③ 1897.汤姆逊电子; ?1900.普朗克量子论。e=hν ?1905.爱因斯坦相对论 ?1945.原子论、信息时代:原子能;三论;电脑;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 当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抽象化、数学化 二.系统化、整体化 三.科技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 四.科技、技术、生产一体化 一.抽象化、数学化 ?现代科技远离感性:?理想实验;?黑箱;?标准分析与非标准分析;?其大无外与其小无内; ?日趋量化,日益精确: ?量的规定性更本质; ?爱氏:“自然界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最简单的数学观念的实际体现。我坚信,我们能够纯粹用数学的构造来发现概念以及把这些概念联系起来的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是理解自然的钥匙” ?计算机手段的发展: ?定律—算法; ?理论—算法体系; ?思维—计算; ?生命—算法程序;?自然界—按算法构成、演化(神机妙算……) 二.系统化 整体化 1.科学技术差异性 科学 技术 目 的:了解科学、认识自然???改造、控制自然 方 式:  实践上升理论  ???理论物化实践 成 果:  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 评判标准: 正确性、真理性 ???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社会价值:潜在、长远、普济性 ???直接、速效、功利性管理形式: 柔性、自由、灵活 ???刚性、计划性、目的性人才模式:理论概括、抽象思维???实用知识、能力经验 2.科学技术同一性(1) 科学 技术 对 象:自然、社会、思维???自然、社会、思维模拟 目的:认识、把握“是什么、为什么”???应用、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相互依存:以实验手段、条件为前提 ???以理论、规范为前提 相互检验:检验实验、实践意义、合理性???检验理论正确性、真理性 相互转化 科学技术化、日益加速 ??? 技术科学化、日趋理 思维模式:主体走向应用性 性、主体走向理论化 2.科学技术同一性(2) ※大科学、高技术、综合学科、软科 学、交差学科、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出 现; ※科学共同体、KCD机构、学习型组 织、大型科技攻关项目出现; ※科学技术系统化、一体化、商品化、 市场化及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 联盟; 三.科技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 ?十九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二十世纪初期:量子论、相对论、分子生物学; ?二十世纪中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交叉、边缘、中介、横断、综合、软学科; ?二十世纪后期:耗散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自组织理论;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联系、互动、结合,“一门”化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化、全球化; 四.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科学?技术?生产”系统的古今逆转 “科学?技术?生产”系统的互动融合 “科学?技术?生产”系统的往复循环 “科学?技术?生产”系统的加速转化 (见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周期表) 摄影机 1727~1839年 112年 电动机 1821~1886年 65年 电话 1820~1876年 56年 无线电 1867~1902年 35年 真空管 1884~1915年 33年 X 光管 1895~1913年 18年 雷达 1925~1940年 15年 电视 1922~1934年 12年 核反应 1932~1942年 10年 原子弹 1939~1945年 6年 激光 1958~1960年 2年  周变根期革据为》伊:资莱料金统兹计伯,格科《学技技术术与生社产会 ?预测:2004~2010:知识“爆炸性”突破、翻番; 2001~2020:知识总量增长3~4倍于今; ?知识经济:知识、智力,资源取代资金、物质资 源,“知本家”取代“资本家” 科技? 市场? 科技 系统的形成、并行、交市场? 科技? 市场 叉、融合、加速、循环 第七章 科技的发展模式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模式 二.库恩历史主义模式 三.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模式 四.马诺·邦格进化主义模式 五.技术发展模式 一.波普尔(K.R.P0pper,1902-1

文档评论(0)

170****02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