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同步与控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漳州师范学院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丰富的。但是自混沌振动同步的研究以来,有关周期振动同步的研究文献相对较 少。 虽然人们已对混沌同步问题做了大量研究[10-32],但是关于非线性振动系统同 步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例如,有关不同结构的非自治系统的同 步控制、同步时间关于反馈增益的分析表达式、振动同步判据的比较及优化等问 题的研究文献还很少。因此本课题研究“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同步与控制”是非常 有必要的。这是目前同步理论研究领域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理论课题。本文旨 在推进同步理论的发展,拓宽其研究途径和应用范围。 研究现状及分析 到目前为止,关于非线性系统同步问题的研究有很多新的成果,但大多是对 混沌系统同步的研究。近几年来,人们已提出了多种控制方法用以实现混沌同步。 1990 年美国学者 Pecora 和 Carrol 设计了一套电子电路系统,其中一个称为驱动 系统,可以产生混沌,它分为两个部分:混沌的子系统及稳定的子系统,复制其 中稳定部分的线路作为响应系统,然后将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用混沌信号联结起 来,于是在混沌信号的驱动下,两个子系统的输出信号达到了完全同步[1]。这就是 驱动-响应同步法。蒋国平等人用线性误差反馈控制法使 Chua 电路系统、 R?sseler 系统分别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达到同步[10]。吴晓锋、蔡建平等人也用了 线性误差反馈控制法使水平平台系统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达到同步[11]。杨涛和邵 惠鹤用滑动模控制法可以使一类混沌系统达到同步,并以 Duffing 和 Chua电路系 统为例表明效果良好[12] 。刘扬正和费树岷用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实现 Genesio-Tesi 和 Coullet 混沌系统之间的同步[13]。U. E. Vincent 用主动控制 (active control)分别使 Loren-Stenflo(LS)系统、四维系统(Qi系统)在不同的 初始条件下达到同步,并且实现了 LS 系统和 Qi系统之间的同步[14]。孙丰云也用 主动控制方法实现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的同步[15]。王建根和赵怡用邦邦控制原理来 控制Lorenz系统和Chen 系统之间的同步[16]。M. T. Yassen用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使两个不同的混沌系统达到同步,并分别把 Lü 系统、Chen系统控制到 - 2 - 第一章 引 言 Lorenz系统上[17]。除了以上提到的同步控制方法外,还有非线性控制同步法[18], 脉冲控制同步法(impulsive control)[5]、替代变量控制同步法(replacing variables control)[19] , 基于观察器的控制(observer-based control)[20]以及后步进设计 (back-stepping design)[21]等等。但是大多工作都是考虑相同结构混沌系统[10-12]或 不同结构自治系统[13-17]的研究。对于不同结构的非自治系统还没引起足够的关注。 而同步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它可以看作是大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 一种协同机理,在机关、生物系统及感知处理过程中,人们很难假定各个子系统 的结构相同,因此,从协同学的角度看,异结构混沌系统同步更具有重要实际意 义和应用价值。而且在物理学及工程的很多领域上都存在大量的非自治系统[22-23], 所以如果能够实现不同结构非自治系统的同步,则将明显扩大同步的意义。 在系统同步时间方面,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R. Yamapi和P. Woafo利用 Hill方程的性质推出系统同步时间与反馈增益的关系[24]。但很多文献都用数值模拟 来反映系统同步时间与反馈增益的关系[25-27]。有关混沌系统同步时间与反馈增益 的关系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 然而同步时间在有涉及到同步的领域是很重要的。 如果知道系统同步时间与反馈增益的关系,就可以选择适当的反馈增益使同步时 间和能量的输入都尽量减小,使系统同步的控制更加有效。所以仅仅用数值模拟 来反映系统同步时间与反馈增益的关系是不够的。倘若能够得到系统同步时间与 反馈增益关系的分析表达式,那将更有意义。 有些控制方法得到的同步判据表示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的形式[28-29],需要特殊的数值计算方法处理,这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 不便。通过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可以得到代数型的解析判据,其方法是构造一个时 变矩阵M ,使非线性误差系统的非线性项表达为关于M 的线性项,针对这样的线 性误差系统,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 Sylvesters准则或Gerschgorin圆盘定理可 以得到解析表达控制增益与混沌系统参数关系的代数型同步判据[10-11]。而刘斌等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