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大众媒体、专业讲座和各种针对性手段来使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获得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 通过改变人们的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安全性行为知识与艾滋病预防;饭前便后洗手与肠道传染病预防等 * 改善卫生条件 保护水源,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 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 * 加强传染病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传染病发病、死亡 病原体型别、特性;媒体昆虫和动物宿主种类、分布和病原体携带状况 人群免疫水平及人口资料 传染病常规报告包括甲、乙、丙三类共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和SARS一种 * 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1980年全球消灭天花,1988年又启动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WHO发起了全球“终止结核病”合作伙伴的系列活动 针对艾滋病、疟疾和麻风的全球性策略也在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展开 * 措施 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 责任报告人 及报告时限 针对 传染源 病人 携带者 接触者 动物 针对传 播途径 针对 易感者 紧急措施 * 传染病报告病种类别 甲、乙、丙三类共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 甲类如鼠疫、霍乱 乙类如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艾滋病、麻疹、淋病、流脑等 丙类如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风疹等 *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传染源 广义的传染源,包括人、动物、节肢动物、植物、土壤、物质或其结合 * 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病人是重要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 *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传染源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潜伏期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有关 *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a)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b)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c)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 临床症状期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 恢复期 是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机体逐渐恢复到 正常状态的时期。机体开始出现免疫力, 病原体遭到清除,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麻疹)或排出减少(乙肝、痢疾和伤寒等) *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carrier)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数量和持续时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卫生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等 *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传播途径 经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等 飞沫核传播:结核杆菌等 尘埃传播: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 * 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发现,发病率高 冬春季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 经水传播 传播的方式包括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如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粪便、污物或地面污物污染水源 * 其流行特征为 病例分布与特定供水范围一致;有饮 用同一水源史 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和 职业差别 对水源采取卫生措施后,爆发或流行 即可平息 * 经食物传播:当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受到病原体的污染时,可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⑴有共同食物史;⑵一次大量污染可引起爆发;⑶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可平息 * 经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 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如性病、狂吠病等 间接接触传播: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如肠道传染病等 * 经虫媒传播 机械性传播:指媒介生物与病原体之间没有生物学依存关系,媒介生物对病原体仅起机械携带作用。如伤寒、痢疾等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或餐具,感染接触者 * 生物性传播:指病原体进入媒介生物体内经过发育或繁殖,然后传给易感者。如疟疾、流脑、丝虫病等 流行特征:地区性分布明显;具有职业性特征;有一定季节性;青壮年发病较多 * 经土壤传播:通过被污染的土壤传播。其往往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个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卫生条件有关。如钩虫病、破伤风等 * 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