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名师精编课件(63张).ppt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名师精编课件(63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名师精编课件(63张)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时期 成就 背景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 联系加强,交往扩大 国家分裂,战争不断 政治黑暗,佛教盛行 士人群体形成 政治稳定,疆域辽阔, 经济繁荣 ,交流频繁 国家走向大一统,对外交流频繁 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宋重文,元轻文 专制顶峰,思想钳制, 商品经济发展,萌芽出现,海禁、闭关锁国 司南、哈雷彗星、乘法口诀、筹算、度量衡,“风骚”、傩、百家争鸣 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华佗、张衡、秦篆汉隶、汉赋 圆周率、《齐民要术》;书法(王羲之);文人画,理论(顾恺之)、三教并流 三教融合,诗歌繁盛;书画重法度风格(颜筋柳骨、颠张醉素、吴带当风)雕版印刷、火药、实测子午线 理学、书法有意无法(宋四家)山水画重意境,风俗画;宋词;南戏;元散曲,杂剧;活字印刷;郭守敬、珠算、《农书》 思想批判、书画个性化、世俗化,小说繁荣、京剧产生;科技总结(《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 * 《牡丹亭》剧照 * 《桃花扇》剧照 * * * 旦 行 旦 行 *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 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是那 处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昆曲的特点: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不舞; 声腔婉转,极其细腻,格律、宫腔极其考究; 故事至情至性. 成为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源头—— 傩 二、形成—— 宋代南戏 三、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2.昆曲 (3)影响:“百戏之祖” ??? 汤显祖《牡丹亭》 (2)特点: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明中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的剧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讲究格律板眼 京剧 ?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关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源头—— 傩 二、形成—— 宋代南戏 三、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 四、鼎盛—— 国粹京剧 ①既然叫“京剧”,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 四、鼎盛──京剧 1. 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称为“京剧”。 ②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源头—— 傩 二、形成—— 宋代南戏 三、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 四、鼎盛—— 国粹京剧 1、背景 (1)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 (2)统治者政策 (3)昆曲衰落 (4)徽班进京(内部因素)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源头—— 傩 二、形成—— 宋代南戏 三、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 四、鼎盛—— 国粹京剧 1、背景 2、形成 (1)契机: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2)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3)成熟: “同光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源头—— 傩 二、形成—— 宋代南戏 三、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 四、鼎盛—— 国粹京剧 1、背景 2、形成 3、特点 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