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探析-刑法学专业论文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of the subjective and the objective harmfulness.
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 Crime; New Criminal Negligence Theory; The Causation; Crime of 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with the Dangerous Method
III
重庆大学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IV
IV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1 引 言 1
2 特殊场所下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2
2.1 特殊场所下的交通肇事罪 2
2.1.1 理论学界采用法条竞合理论 3
2.1.2 司法实践的做法——以“道路”区分两罪 3
2.1.3 本文观点 4
2.2 新旧过失理论的争辩 6
2.2.1 旧过失理论 6
2.2.2 新过失理论 7
2.3 特殊场所下应以新过失理论理解交通肇事罪 8
2.3.1 以新过失论理解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性 8
2.3.2 以新过失论理解交通肇事罪的可行性 9
2.3.3 适用新过失论的限制 11
3 交通肇事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13
3.1 交通肇事罪的因果关系概述 13
3.1.1 交通肇事罪的因果关系 13
3.1.2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14
3.1.3 司法实践中的处理 15
3.2 结果假定发生情形下交通肇事罪的因果关系 16
3.2.1 结果假定发生情形的概念 17
3.2.2 因果关系判断 18
3.2.3 结果假定发生情形下的交通肇事罪 20
4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界限 25
4.1 两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现状 26
4.1.1 以危险方法危害安全罪定罪处罚的案件逐年增多 27
4.1.2 违规驾驶行为引发司法认定混乱 27
4.2 界定其他危险方法的实质标准 28
4.2.1 对其他危险方法的法律规定 28
4.2.2 其他危险方法的实质要求 29
V
V
4.3 司法适用中的实质区别 30
4.3.1 主观方面的认定 30
4.3.2 违规驾驶行为的危险性评价 32
5 结 语 34
致 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 录 38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38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PAGE
PAGE 1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体现在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汽 车从难得一见的奢侈品渐渐转变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在几乎每家一车的今天,汽 车不仅能为生活出行带来便利,还能节约时间成本为社会发展带来经济利益。汽 车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使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距离不再是影响不 同区域交流的障碍,日益提升的交通运输行业对我国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等当面 都呈现出极为关键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客观上交通环境的不完善,人 们主观上对交通规则的忽视,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日益增长,驾驶人员违规驾驶 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再加之,交通已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 交通事故,其危害结果往往十分重大,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 我国交通各种统计资料和研究表明,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极高,其导致的死 伤人数已经连续十年占据世界之最,平均每 5 分钟就有一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伤
残率则更高,平均 1 分钟一人。①许多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远超我国,交通系统更为
繁忙,但其交通事故发生率却远远低于我国。如 2011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 1.04
亿辆,交通事故导致 6.2 万人死亡;同年次美国汽车保有量为 2.85 亿辆,但其交
通事故致死数仅为 4.2 万。②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之大、致死率之高、恶意性事故 之多,已成为我国目前交通安全现状的三大主要特征。③
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加强法律的控制措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采用刑罚来预防和制裁交通肇事罪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为了遏制交通肇事的 恶性发展,我国针对交通肇事罪这一罪名,在立法、司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修 改、完善。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概括性、模糊性,交通肇事行为形态的具体情形 不断多样化,再加上刑法学界对于交通肇事罪条文及其司法解释的内容与含义之 理解存在着分歧,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具体认定标准依旧争论不断,主 要包括如何辨析与其他罪名的区别、如何实现判决刑罚的准确性等问题。再加上 实践中交通事故的类型纷繁复杂,刑法中的简单规定已渐渐不能直接对其适用, 甚至可能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一情形的出现不仅已危害到法律的权威性, 而且对于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刑罚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LR4、NF-κBp65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医诊断学专业论文.docx
- 九十年代审美变异问题研究-文艺学专业论文.docx
- 九华山回香阁万佛塔结构动力分析-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生态学专业论文.docx
- 交互计算合同研究-法学专业论文.docx
- 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分析-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docx
-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套利机制研究-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
- 交流伺服系统的鲁棒-LMI控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交流伺服系统转矩脉动抑制及速度环优化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