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比较研究 蒋小燕.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 章  中外 (地 区 )刑法 中 渎 职 罪 的立 法 比较 第一节  中国刑法中渎职罪的立法沿革 一 、中国古代渎职罪 的立法 在古代 ,官吏是皇帝统治的人格化工具 ,皇帝对 国家 的治理 首 先就 是通 过对 官吏 的治理来 实现 的, 因而 古人 有 “明主 治吏 不 治 民 ”的政 治信条 。 由于 官吏是 国家 管理 的主 要实施者 ,通 常集司法权与执法权于一身 ,这种特殊 的地位决定 了他们在享有 较大权力的同时也承担 了重大 的责任 ,他们利用职权而实施 的犯 罪较之一般犯罪有着更大的危害性 。 白居 易对此深有感触 : “虽 有贞观之法 ,苟无贞观之吏 ,欲其刑善 ,无乃难乎 ”。 官吏违 法犯罪所形成 的对 民众 的压迫 以及他们造成 的腐败环境 ,是 中国 历史上一次次改朝换代 的重要原 因之一 。尽管未能克服 ,可它却 受到历代统治阶级 中有识之士 的重视 ,他们都把查处和打击官吏 的犯罪作为澄清吏治 ,维护统治阶级长治久安 的重要措施 ,力 图 从立法上加强对官吏犯罪的防范和查处 。因而 ,使用刑罚来惩治 官吏的职务犯罪也成为封建刑律 的一个传统特点。 (一 )古代渎职罪 的立法特征 渎职犯罪 的种类增多且 日趋细化 ① 白居 易 《长 庆 集 ) 卷 第 2 页 中国古代 的渎职犯罪在夏朝 以前 由于 尚无文字记载 ,今天便 不得其详 。但 自商朝开始 ,官吏 的渎职行为便屡见不鲜 。商朝 虽 有 “官刑 ”,惩治 的对象主要不是犯有 “三风十愆 ”的贵族 ,而 是被斥为不尽规劝 职 责 的僚属 。 《尚书 伊 训 篇 》 上 记 载 ,对 “三风十愆 ”, “卿士有一于身 ,家必丧 ;邦君有一于身 ,国必 亡 ”。即官吏 的这些渎职行为会导致亡 国败身 。所谓 “三风 ”是 指 “巫风”、 “淫风”和 “乱风 ”; “十愆”是指恒舞于宫,酣歌 于室 ,殉于货、色 ,恒于游 、畋,侮圣言,逆忠直 ,远耆德 ,比 顽童 。西周有关 国家管理活动 的立法也有很多记载 。 《周礼》的 “八辟丽邦法 ”虽赋予亲、故 、贤、能、功 、贵 、勤 、宾八种人 以法律特权 ,但 同时也反映了奴隶主阶级勉励官吏勤劳效力 的愿 望 。《周 礼 天 官 冢宰》记载 ,太 宰 的职责之一是 “以八法治 官府 ”。其 中在授予太宰以 “八柄 ”辅佐王者 ,统御群 臣的职责 中,规定有太宰能通过 “夺 ”、 “废 ”、 “诛 ”使有罪的官吏贫 穷 、受 罚、遭灾祸 。在 《周礼 秋官 大 司 寇 》 中规 定 “大 司 寇 ”的职责之一是 “以五刑纠万 民”。其 中, “四曰官刑 ,上能 纠职 ”是指施行 于 官府 的刑 罚 ,是鼓励 贤能 ,举 论失职 的 。战 国时期法家 人物 李悝手撰 的第 一部封建法典 《法 经 》六篇 中, 有一些就是惩治渎职罪 的法条 ,如丞相犀首受金 ,大夫逾制 ,借 假不廉等 。秦律 中也规定了各类 的职务犯罪 ,如官吏不公正诚实 的 “失刑”、 “不直”、 “纵囚”等;滥用刑罚,不忠于职守的犯 罪等 。两汉时期尽管渎职行为大量存在 ,但有关惩罚职务犯罪 的 条文散见于汉朝 的 《九章》及汉律六十篇 中。曹魏新律 的断狱 、 请赇等篇及晋律 的请赇 、系讯 、断狱 、违制等篇 目都是规定职务 犯罪 的篇 目。到 了隋、唐 ,改晋违制律为职制律 ,纳入 了官吏有 关署官选任 、贪赃枉法 、行政效率 、邮传管理等渎职犯罪规定 。 明清时期,封建 国家 的中央集权制度 日趋极端化 ,对官吏 的约束 也更为严密 。如 《大 明律 》将 隋唐 的十 二篇制 改为七 篇制 。七 第 3 页 篇 中 又 分 小 篇 。其 中“职 制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