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遣程序之探讨─以 T 公司为例
壹、 壹、前言
一、 一、研究动机:
美国许多传统产业及公司在二十世纪独领风骚,但在世纪末的今
天,却无法因应环境的变化,而纷纷倒闭或被并购而消失。现今全球
的产业竞争已无国界,竞争白热化已进入十倍速时代,产品的生命周
期愈来愈短,研发与行销之成本日益高涨,人事费用与生产成本亦不
断上扬,加以各种新科技信息快速的翻新,市场上竞争者众,产品售
价节节下滑,使得企业的获利也愈来愈微薄。近来,许多体质较弱之
企业因应变不及而惨遭亏损、关厂、歇业之窘境,另有许多企业为提
升其竞争力,而纷纷实施组织再造、精简策略,在其过程中,员工的
缩减便被视为企业再生的最佳策略之一,因雇主相信降低用人费用,
控制成本支出,便可提高收益,增加竞争优势,而裁员是最快速可显
现效益的方法。
近来国内许多大企业,在不堪营运支出沉重下,纷纷实施裁员,
就连世界第一大计算机王国─康柏,亦将裁员近万人,以应付严酷的
竞争;在国内不仅民营企业裁员,一向被视为铁饭碗的政府机构亦有
裁员之动作,显示裁员已成政府改造,企业提升竞争力之利器。
根据劳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劳资争议案件达两千五百五
十七件,平均每天有十四件,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近四十三%,而争
议之原因以资遣、解雇而起的争议为最多,约占五十二%,而此类案
件又较去年同期增加了八十一%,涉及争议的人数达七百三十一人,
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足见资遣、解雇所衍生出劳资争议之严重性及
有日趋增多之趋势。
就上述之统计资料,可看出以裁员过程中所衍生资遣的问题最为
严重,且争议性也最多,足见一般雇主对资遣法令及程序的不熟悉;
而现行的劳工法令规范的不周延,宣导不足,及对恶性关厂、资遣员
工之雇主未强力执行其应善尽之责任,致资遣问题层出不穷,亦是原
因之一,故本研究希望能从个案公司所执行之资遣过程中,整理出较
适切的资遣程序,以供业界参考,期 日后能保障劳工权益,雇主能善
尽照顾员工及其眷属之义务,能减少劳资纠纷,促进劳资和谐,减少
家庭及社会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企业在不景气,或经济结构改变,失去竞争力时会紧缩业务,资
遣员工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措施,但资遣会给员工带来相当程度的困扰
与冲击;本研究目的在探讨企业在资遣过程中,应如何决定资遣人员,
资遣费用多寡之决定,资遣员工失业期间之经济状况,再就业的过程,
再就业后的工作与薪资的状况,以判定他们是否是经济结构改变的受
害者;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报告只报告资遣决策过程,失业人士之寻
职与再就业情况,留待论文阶段时再提出。
本报告的目的如下︰
(一)探讨现行劳动法令对资遣问题之规范:
一般国家均订有劳工法令保护员工被资遣时的权利,我国法令
对员工资遣时,有何保护的措施?企业是否都遵循这些法令的规
定?法令的规定是否周全?
(二)藉由个案公司资遣程序之探讨,检讨现行资遣之作法:
从个案公司执行资遣过程中,探讨其作业之合宜性,并将之与
劳工法令及与相关产业公司之作法相比较,以检讨其优缺点,并供
业界参考。
根据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拟探讨的问题如下︰
(一)现行劳动法令对企业执行资遣作业之规定为何?
(二)个案公司资遣计划决策过程与问题为何?
(三)个案公司资遣人员选定之过程与问题为何?
(四)个案公司资遣费给付标准之决策过程为何?
(五)个案公司与相关产业比较,在资遣作业作法上有何差异?
贰、个案公司简介
一、公司概况简介
T 公司成立于 1981 年,从事计算机外设设备的专业制造,历经
十余年的努力,公司逐渐成长,公司规模亦逐渐扩大,1998 年公司
登记资本额为 56 亿台币,员工人数 1132 人,为一集团化、国际化的
公司,主要产品为监视器,其它子公司及关系企业之产品为液晶显示
器、桌上型计算机等,产品 97%为外销。
总公司位于台湾台北县,于台湾中坜、泰国、美国设有制造工厂
或组装厂,因该公司之产品多为外销且以自有品牌为行销策略,所以
在全球主要国家皆设有行销据点,行销总部则设于美国。
由于台湾之监视器产业竞争趋于激烈,厂商间不顾成本削价抢
标,加以低价计算机的持续漫延,使得监视器厂商获利大幅衰退,因
此,该产业多数公司都将制造厂外移至低成本的国家,如中国大陆、
泰国、菲律宾等。个案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