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10 短新闻两篇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4.10 短新闻两篇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人教版必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归纳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 (一般新闻的特点) 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与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 3.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作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 六、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明确: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 2.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明确:“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记者的使命,使得作者不得不写下该文。作者参观后觉得不应该让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的惨案成为旧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引起世人的警戒。通过文章,作者希望我们牢记灾难,铭记历史。因为忘记苦难就是新的苦难的开始。) 3.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 明确: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4.经以上学习讨论,你觉得本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明确: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重点来写,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情感,也正是这一做法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可谓神来之笔。 七、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八、板书 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 2.视角独特。 3.多用否定句。 【知识拓展】  学会用眼睛采访 写作实录性新闻 第一,清晰的可视性。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地再现。如文中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等等,这些简洁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 自然流于记者笔端的这些文字,似乎有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效果,让读者读后犹如品尝醇厚的美酒,回味无穷,并加深了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意义的理解。 第二,具有生动的可听性。实录性新闻要再现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各种音响。如文中写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等等。这些描述,给人以流畅自然的感觉,好像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听到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和升旗的乐曲声……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第三,清新而富于动感。作者巧妙地在文中穿插新闻背景材料,并运用对比手法,在看似静态的叙述中注入动态的信息。如“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十分耐人寻味。 第四,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如文中实录的“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绿树丛中”“白色建筑”“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广场上灯光渐暗”“五星红旗”“南海的夜幕”等,这些色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 奥斯维辛里的金色阳光 葛 闪 1943年,26岁的苏茉尔被关进了那个被称为“死亡工厂”的罪恶之地——奥斯维辛集中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